第203章 第二〇一章 内外交困(第1/3 页)
宣和六年(高丽从光宗也就是宋太祖时期开始保持跟中原一致的年号近千年一直到甲午脱离藩属)四月初八,开京(今开城)朝堂的气氛紧张而压抑。高丽仁宗王楷坐在王位上,眉头紧锁,望着满堂的朝臣,心中一片混乱。几日前,江华岛的败讯传来,舟山海军已经控制了江华岛、乔桐岛和席毛岛封锁汉江口,京畿杨广道地区的安全岌岌可危。舟山军占据江华岛后,虽然没有进一步行动,但京畿地区的防线已然告急。江口对面的炮声仿佛未曾消退,所有人都知道,高丽的存亡之战已经来临。
李资谦站在朝堂中央,神情冷峻。手握大权的他是此时朝堂中唯一还能保持冷静的重臣。他深知,眼下的局势已不容高丽王廷再有任何退缩。他已经果断地命令全城戒备,甚至给全城百姓发放武器——水火棍和洗衣杵,动员所有力量守卫开京。他号召城中所有能战之人共同抵御舟山军的可能进攻,并着手加固城墙,准备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城内的老百姓手持洗衣杵和水火棍,神色慌乱,却也透着一丝倔强。他们明白,大敌当前,任何微小的力量都可能决定生死。
朝臣们则陷入恐慌,侍中郑知常的突然失踪引发了巨大的猜疑和不安。有人传言他已经投敌,还有人猜测他是被舟山军刺客暗杀。
直到有更为不祥的消息传来——郑知常等亲金派大臣,趁朝廷混乱,悄然潜回西京(平壤),与西京留守赵匡和僧人妙清合谋,扶持比王楷大7岁的兄长、已出家的智广禅师王之印为新王,意图另立叛乱朝廷。西京的叛乱让整个王廷的局势更为复杂,高丽南北被分割,他们寄予厚望的救兵,拓俊京的边军在西京更北的地方态度不明已经指望不上,开京的命运悬于一线。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朝堂上许多文官已经放声大哭,仿佛亡国就在眼前。
拓俊臣的苦劝使得他的兄长、北界道总管拓俊京陷入犹豫。拓俊京原本受命调兵勤王,但拓俊臣深知舟山军的强大,自己当初在耽罗岛的惨败至今心有余悸。他明白,若拓俊京贸然应战,必定会损失惨重,甚至有可能使高丽的军力彻底崩溃,就算赢了拓家军实力大损后,自己败军潜逃的罪过也不一定还能得到兄长的庇佑。此时叛军隔断了开京与北方的联系,拓俊京若强行出兵,不仅面临舟山军的威胁,还需应对西京叛乱的背后暗涌。拓俊臣再三劝告兄长:「大局未定,若此时轻举妄动,恐怕会两面受敌,不如先观望,等局势明朗再做决断。」
在拓俊京犹豫不决的同时,开京朝堂一片哀声,文臣们纷纷觉得亡国的命运已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