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史记商君列传(第5/9 页)
。秦孝公接见了商鞅,交谈了很久,但秦孝公常常打瞌睡,没有听进去。谈完后秦孝公对景监发怒说:“你的客人是个狂妄之徒,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因此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孝公,他的心思不能领悟。”过了五天,商鞅再次求见秦孝公。商鞅又一次见到孝公,这次说得比上次更多,但还是不合秦孝公的心意。谈完后秦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商鞅。商鞅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孝公,而他听不进去。请让我再一次见孝公。”商鞅第三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但还是没有任用他。谈完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可以和他交谈了。”商鞅说:“我用霸道之术劝说孝公,他的心意想要采用了。如果再召见我,我知道该说什么了。”
商鞅又一次见到了秦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商鞅说:“我用五帝、三王之道劝说国君,可是他说:‘那太久远了,我不能等。况且贤明的君主,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默默无闻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就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但是,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秦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况且那些有超常举动的人,本来就会被世俗所非议;有独特见解的谋划者,必定会被百姓所嘲笑。愚蠢的人对已经完成的事都感到困惑,聪明的人则能预见还未发生的事。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与众人商议。因此,圣人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沿袭旧的成法;如果能够使百姓获利,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秦孝公说:“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依照民俗进行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根据成法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商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言论。平常人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局限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霸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