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初唐四杰(第2/5 页)
。
总的来说,王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陕西华阴人,唐朝诗人、官员,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生平经历如下:
1。幼举神童:显庆五年(660年),年仅11岁的杨炯应弟子举及第,被誉为神童,并被授散官,待制弘文馆,参与国家图书修撰工作。在弘文馆待制长达十六年,起初他对出仕与否不太经意,但随着年龄增长,出仕的信念愈发强烈,期间创作了《青苔赋》和《幽兰赋》表达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的情志。
2。秘书省校书郎: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参加制举,及第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秘书省校书郎官阶正九品上,主要负责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的工作。在此期间,好友王勃在交趾探亲返回途中不幸去世,杨炯悲痛万分,写下了着名的《王勃集序》以示悼念。
3。詹事司直:永隆二年(681年),在文坛领袖薛元超举荐下,杨炯当上崇文馆学士,官阶连升数级。第二年,即682年,他被擢升为詹事司直,充弘文馆学士,掌太子东宫庶务,官阶正七品上。面对仕途的飞跃,他内心兴奋,创作了《庭菊赋》等文表达喜悦之情。
4。梓州参军:嗣圣元年(684年),唐开国名将李积之孙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杨炯堂兄杨神让参与其中,兵败之后,杨神让及其父杨德干被诛,杨炯受牵连,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5。分直习艺馆:天授元年(690年),杨炯在梓州工作五年后秩满回到洛阳,武则天诏他与宋之问分直习艺馆,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在武氏的高压政治下,他委曲求全,曾写《盂兰盆赋》称颂武则天。
6。盈川县令:如意元年(692年),朝廷析置盈川县,杨炯出任县令,并卒于任上,后世称他为“杨盈川”。有说法称杨炯为政严酷,但一般学者认为这是因他恃才傲物而招致的诬陷,实际上他在盈川任上官声颇佳。
在文学成就方面:
1。诗歌:杨炯现存世诗35首,以五律居多,五言律诗和五言排律占28首,五绝1首,没有七言诗和歌行。其诗题材广泛,既有登临送别、歌咏征人远戍、向往边关之情,也有写景纪行、酬答唱和之作。边塞诗颇受赞誉,代表作品有《从军行》《战城南》等,尤其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广泛流传,对后世边塞诗的创作具有较大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