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3 页)
意被冤枉或是受委屈,不在意自己在这个家里活得战战兢兢又憋屈,他只知道自己离开了南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北城,在平静又努力的活着。
只是他的心是空的。
他的心像一个破了底的麻袋,扎不住,也盛不住什么,北风呼啸而过,麻袋鼓了风,又慢慢干瘪——里面什么都没有。
江河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和感受,拒绝觉察自己的情绪。小小少年冷眼旁观身边的每一个人,按照他们的性格喜好去配合他们的表演,早慧和坎坷都让他柔软的心变得冷漠,他披上温柔的硬壳,用懂事和能干迷惑别人——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他将自己想象成其中表演的一员。
他冷眼旁观加诸于身上的一切,屏蔽了痛苦,感受到的快乐也变得稀薄。
外公不露声色观察了这个孩子许久。
终于在一个下午瞅准时机出手。
彼时,舅舅舅妈在周末的午饭后带着表弟去看一场著名戏剧,票很贵,他们出门前随口问了江河要不要去,得到了懂事的答复后,他们点点头离开了。
少年拧干抹布,熟练的收拾桌上碗筷,挤上洗洁精,用力将盘子擦得光亮有声。
“孩子,你想去吗?”外公和他一起收拾厨房。
江河摇了摇头,拿过他手里的洗碗布。
外公重重叹了口气:“可是我想去重温一遍,你愿意陪我去吗?”
“不愿意。”江河低头搓着抹布。
外公重复,带着劝导的温和:“我想听你说实话!”
江河看着他,似是在判断,过了会儿才缓缓答:“愿意。”
-
那场戏剧是江河人生中看的第一场戏剧。
他坐在观众席上,感受到戏剧演员身上蓬勃的爆发力,悲喜如此共鸣,他沉浸在纯粹的艺术感受中,内心有一双翅膀想要贴近、起航。
戏剧结束,外公带他在附近的胡同里去吃了碗开了十多年的馄饨,在油腻腻的桌子上,外公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突然开口:
“你要学会真正接纳自己,接纳现状。”
江河不解,放下飘着香菜葱花的勺子,看着外公。
那个满头华发的睿智老人,有一双和萧婧很像的眼睛,他们身上留着一样的血,他了解他,甚至是看到这个孩子第一眼,就觉察到他内心的防御,这防御来源于崩溃和创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