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不服气(第2/6 页)
择了闭嘴。这个情况下还是不说话的好。只要他说话,必定会得罪一个人。不是得罪眼前的赵构,就是得罪未来的李申之。
当然了,他也可以仗义执言为李申之说话,但是这样做的收益与得罪赵构比起来,太小了,不值当。
沉默了片刻,见没人说话,李光说道:“官家,臣以为虽然不宜再动刀兵,但也能给应天府支援一些补给过去。边疆的儿郎们打了一场打仗,咱们若是没有点表示,恐怕要寒了将士们的心那。”
范同听了这话,心中直呼内行,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招。
李光的一番话说得不疾不徐,赵构却听得心肝儿突突地跳。
将士们寒心,让他想起了苗刘兵变。
当年的苗刘兵变虽然有许多原因,但其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对将士们差异化待遇,对待有功的将士不公平。
与惧怕金人来攻一样,赵构同样害怕部队哗变。
稍微稳定了下情绪,赵构努力保持沉稳的声线,说道:“那便依李相公所言,调拨一些战马铠甲过去。”
“陛下圣明!”李光抱拳赞了一句,继续说道:“还有一事,需要官家定夺,就是岳银瓶等人的功劳该如何定?”
有战功就要赏,这是自然之理。但是如何定这个功劳,其中大有说道。
岳银瓶追击完颜宗弼这事儿,说起来可大可小,甚至可功可过。
若说是大功,可以将其誉为和议之后对金反击的第一场大胜仗,虽然战果有限的,但是可以赋予其极高的政治含义。
若说是大过也很简单,只要给岳银瓶扣上一顶擅自行动的帽子,想杀头都行。
在张浚和李光的引导之下,应天府的战事被定调为一场自卫反击战,岳银瓶的出击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场功劳。
如何定夺这场功劳的尺度,李光将权力交给了赵构,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皇帝的尊重。
赵构淡淡地说了一句:“那便以常例赏赐吧。”
所谓的以常例赏赐,是指按人头算军功,没有额外的褒奖。
赵构的态度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大家在一起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众臣早已不是康王新立时候那般天真了。
在坐的各位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人精,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岂能看不透赵构的真面目?
只能说赵构各方面还算是勉强合格,虽称不上励精图治的君主,但比起他那混账老爹和哥哥,已经强了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