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吸引外资(第1/6 页)
羊毛生产很顺利。纺织机原本就有现成的技术。那些原本用来纺织麻布的机器,把原料换成羊毛之后,只需要简单地调试一番就行,很快就投入了生产。
而羊毛的产销分配模式,让李申之对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有了一些理解。
李申之生于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在商品经济时代,收购羊毛的时候羊毛有价格,工人的劳作可以换取工资,纺织品成品也有其相应的价格。
金钱就像社会财富的润滑剂,就像社会的血液,将社会财富运输到各个部位,帮助社会财富在流转。
而在应天府,羊毛归官府所有,土地也暂时归官府所有,一切仿佛都固定下来,很僵化。
给一部分流民分了田地,让他们从事农业活动。
还有一部分流民,则是分流到了各地的工坊。
分入工坊的流民们,官府对他们的劳动力支付粮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以此来交换他们的劳作。这样的招数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叫以工代赈。
不干活的人只能喝一碗稀粥,干活的能喝稠粥。
在社会经济崩坏的情况下,劳动力变得极度不值钱,而粮食的价格被拔到了无穷高。
高到一个活人只能换一斗米。
然而细想之下,这种卖儿鬻女的交换,未尝不是充满着人类的良知。
若是真的泯灭了所有的人性,光是把一个人的一身肉刮下来,都不只一斗米。
寻常的以工代赈,是组织流民去修路筑城,疏通河道,很少有官府组织流民从事生产活动。
应天府组织流民从事作坊生产,还是头一遭。
制造出来的纺织品全都存入府库之中,等待统一分配。
这样的模式,倒是与李申之父辈的记忆更加相仿。
而正是基于这种现代与古代社会制度的忽而相仿又忽而不同的混乱错觉,让李申之对于国际上流传的一种观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华夏自秦以后便不再是封建主义社会。
所谓的封建,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封建的政治制度,一层是指封建的经济制度。
虽然马子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然而经济基础并不总是能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可以有巨大的差距。
期间的差距倒与“天赋与努力决定上下限”的论调有共通之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