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第五三〇章 烟台威海(第2/4 页)
稳些。」
方梦华点头:「此事我早有安排。大劳山与芝罘山依旧保留绿林会原有的山寨,作为驻地与补给点,但需整合为正规编制。新设的城市由舟山军直接管理,山寨则作为辅翼,若有急战时便可彼此支援。这样既不损绿林的传统,又能将他们纳入大局。」
吴加亮听罢,连连点头:「大当家果然深谋远虑。俺看烟台、青岛、威海三地若能分头设官治理,事情会更顺当些。」
方梦华笑道:「正是此意。烟台暂交登州蓬莱县丞,未来改任市长,由我舟山军派人任职,你可辅助一二;威海卫由呼延庆负责,统筹军务与防务;莱州、青岛则由李应、朱彤兼管,负责接洽舟山的后勤与物资供应。你既是绿林会的元老,又是本地熟人,可作为三地的协调使,随时向本座汇报。」
吴加亮拱手拜道:「既然大当家如此信任,俺老吴哪怕是拼了性命,也定不负所托!」
方梦华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相信你的忠诚与能力。接下来的局势会越来越紧张,但只要我们能稳住山东沿海,金兵南下的道路便不可能一路畅通。绿林会也将从草莽之地走向北方抗金的中流砥柱。」
当夜,吴加亮带着方梦华的命令返回临沂大寨,开始召集绿林会的弟兄商议调度之事。而方梦华则继续部署新的军政计划,以烟台、青岛、威海为中心逐步建立山东沿海的防御体系。
望着海天一线,方梦华轻声自语:「这一片土地,将是金军铁骑的墓地,也是百姓的安居之地。」
她坐于书案前,眉头微蹙,案上的地图与一卷卷任命文书让她倍感压力。随着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接连纳入舟山军的直辖地盘,她深知,内政治理的人才缺口已成为掣肘势力发展的最大障碍。
她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后世评价宋朝虽然武力孱弱却反而是最难造反成功的朝代了,因为与士大夫共天下这个国策彻底笼络了读书人群体,即便有读书人走草莽路线(如水浒传的王伦、吴用、宋江)也一定是为了走招安捷径。而缺少文治人才的草莽造反割据势力并不能有效治理自己打下的地盘动员出里面的人力物力潜力。从而一旦进入相持状态,哪怕宋军再废物,在四百军州这个庞然大物的朝廷面前,草莽英雄的匹夫之勇也终究会失败的。
明教舟山军体系原本就是宋朝最大反贼方腊势力的遗产,又被自己这个21世纪的精英经理人接手多年,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文官人才板凳深度的缺陷到底还是出现了,以至于现在投降三心二意的王师中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