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草原霸业(第3/4 页)
的灭亡并不知情,因此他决定利用这一点来保持辽国的威信。他派遣使者前往西州回鹘宫廷,继续以辽国的名义维持联系,并提出了新的合作计划。
耶律大石的使者在回鹘的宫廷中强调,虽然辽国在东部的土地上遭遇了暂时的挫折,但草原民族的力量依然强大,辽国的统治并未结束。他们还指出,辽国的衰退是暂时的,契丹人将很快重新崛起,并希望回鹘能够继续支持这一过程。
回鹘毕勒哥汗考虑到与契丹人的长久关系,以及摩尼教的宗教联系,最终决定继续保持与契丹人的联盟,并派遣部队支援耶律大石。通过这种方式,耶律大石成功地将回鹘部族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
在确保西域归附的同时,耶律大石将目光投向了西夏。西夏王朝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宋、辽、金三大势力间左右逢源,而耶律大石深知,要在西北地区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与西夏保持紧密的关系。
于是,他遣使前往西夏,带着珍贵的礼物,宣称自己是西夏皇后耶律南仙的兄长,并以此为由,自称为西夏国主李乾顺的「大舅哥」。此举既是为了拉拢西夏,又是为了防止李乾顺因受金国压力而对耶律南仙下手。通过高调宣扬辽夏同盟关系,耶律大石成功避免了李乾顺对耶律南仙的进一步打压,同时也间接施加了对西夏的压力。
耶律大石希望通过这种高调的姿态,迫使李乾顺重新考虑其对金国的态度。如果西夏选择站在金国一边,那么它将面临来自草原和西域两面夹击的危险。如果西夏选择与西辽结盟,则意味着在新崛起的势力中占据有利地位,并能够保住其国家的独立性。
李乾顺面对耶律大石的外交攻势陷入了深思,不得不重新考虑与金国的关系。尽管金兵强势,但西夏地处偏远,对辽国的态度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他知道,西辽的崛起已经不可忽视,如果他选择继续讨好金国,不仅可能失去草原和西域的贸易通道,还会激怒耶律大石,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李乾顺也清楚地意识到,耶律大石的宣称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更是一种威胁。如果他继续对耶律南仙和李仁爱采取敌对态度,耶律大石完全有能力借此为理由,对西夏展开军事行动,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要不要处死妻儿去讨好金国了。耶律大石的策略成功地将西夏暂时稳住,使其不至于完全倒向金国。与此同时,李乾顺还加强了对西夏边境的防御,以防止任何可能的突然袭击。他意识到,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西夏的生存之道就是在各方势力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既不能完全倒向金国,也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