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到应天府(第5/6 页)
张浚领着应天府的班子出城迎接李申之。一个宰执级别的高官出门迎接,张相公给足了李文林面子,这是他应得的。
李申之看到衣着朴素,两鬓斑白,满脸倦色的张浚,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暂且抛开能力不谈,这样一位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人,就值得他尊敬。
跟在张浚身边的,竟然是赵不凡。
赵不凡离着老远就朝李申之打招呼,走近了以后还主动解释道:“兄弟一路辛苦了,哥哥特意向官家讨了份差使,现在是应天府的团练使。”
团练使的职位源自唐代,是节度使的几个副手之一,主要负责当地武装部的工作,属于某一州的班子成员,类似于副市长。
到了宋朝,团练使变得与节度使一样,大抵成了虚职。即便有实职的,也大多沦为与别驾、司马、通判等等高级犯官的代名词。
而赵不凡显然不是被贬谪到应天府的犯官。
他是真的来做事的,之所以讨了这么个没实权的官职,是想不受拘束。
与他同来的还有赵瑗,赵瑗的虚职比他高一些,是节度使。
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张浚说道:“韩平他们已经去县里任职。现在诸县事务繁杂,他们一时也抽不出身来迎接你。我已经派人通知了他们,今晚在应天府给你设了接风晚宴,到时让他们务必前来。”
李申之感激道:“多谢张相公。”
他不仅仅是感谢张浚设宴招待他,而是感谢张浚给他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
张浚是一个实干家,必然不会虚头巴脑地专门搞一次宴会来取乐。
张浚真正的目的,是趁着李申之的归来,借着晚宴的机会,把应天府下的几个县令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商大计。
而这个大计,主角正是李申之。
虽然大家嘴上没说,但是应天府该怎么搞,李申之的主意占了大头。
当然了,张浚并不会谦虚到去给李申之当小弟,他是把李申之当成了自己的智囊。
张浚自诩为刘邦,把李申之当张良来用。
一路上,张浚给李申之介绍着应天府的现状。
自从李申之离开临安府,没过多久张浚便乘船北上。
乘船倒不一定快,但是携带的物资有很多。
张浚张罗了许多粮草和农具北上,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