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到应天府(第3/6 页)
儿的身份,李申之拍了拍金儿的胳膊,说道:“且听邵兄说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邵继春挠了挠脑袋,思考了片刻,说道:“那咱们就继续改进机器,造得比原先速度更快,产量更大,本钱更低。”
李申之点了点头,这也算是一个办法,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让自己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进而保持住市场上的优势。
李申之还想到可以忽悠赵构推广专利制度,通过专利壁垒保护自己。
忽然,邵继春一拍大腿,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说道:“咱可以卖机器啊!你们想,既然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机器能织布,也知道这玩意大概该怎么造,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造出来,或者造出来马上就能用。可这机器咱们会造啊,咱们造出来卖给那些农户,岂不是又能赚很多钱?”
这次轮到李申之目瞪口呆了。
他一直以为去川陕行走最大的收获是固守了秦州,并且带回来好几万的人口。
哪成想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带回了邵继春。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简直就是商业奇才啊!
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邵继春的建议或许显得平平无奇,小学生都能想得到。
但是放在一千年以前,正是这个思路,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有一些学者喜欢按照蒸汽、电气、网络等技术来区分工业革命的代目。
殊不知,工业革命真正的代目划分,应该是制造机器、制造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制造机器的机器的机器……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站在生产链的顶端,才能躺在功劳簿上,优哉游哉地享受着绝对垄断带来的绝对利润,甚至还能在关键时刻拿捏(制裁)一下不听话的小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大方地把工业革命的成果转移到了欧洲大陆,帮助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是他们圣母心爆棚了吗?
不是的,因为英国不再生产纺织机,而是开始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
因为工业段位的提升,他们赚钱变得更轻松,更优雅了,自然不需要再去干那些劳动密集型行业。
李申之发现了邵继春这个宝,兴奋地展开了无限的遐想。
而邵继春也终于发现了李申之的不对劲,这家伙兴奋得有些不正常。
邵继春试探着问道:“李文林不会真的有这样的机器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