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苏小妹的心思(第3/5 页)
里,东距永明城三十多公里,是两座府城之间唯一的县城。
苏姓在山南县是大姓,苏家大院是苏小妹家的祖屋。因自唐中期以来,苏家经年出过不少地方官员,苏家直系旁支以苏家大院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人口四五百人的大村,在永明府都是数得着的。
若加上已从苏家大院搬到别处居住的远支各族,在山南县的苏家人有一千多人以上。以现时山南县不过四五万人的人口规模,苏姓的势力很是不小了。
苏小妹的父亲在前朝为潭州长史,做为家中唯一女子,打小苏纪就受尽各种宠爱。
前年大唐得南楚各地时,苏父与苏小妹的兄长苏浩带领为数不多的兵丁,为护得家人南归时与乱兵拚力死战,苏父阵战而亡,苏浩下落不明。
逃出潭州后,苏母带着家人一路向南,经衡州北大山时,又遇大群兵乱。苏母被乱兵所杀,所有家人仅余婢女梅娘随伺,财货也被洗劫一空,只剩下随身所带不多银钱。
来得永陵城时,本想回永明老家避祸,打听得那山南县也是兵乱连连的,还有民间的义士啸聚山林。自永陵到山南县两地间的官道多经大山密林,途中多有大马。两个小女子也不敢贸然上路,这才在永陵城耽搁下来。
再过数月,山南县也安稳下来,苏纪使人回老家打探消息,得知苏家被那些啸聚的义士洗劫后,本地其它大家族趁机夺了苏家的田地房产外,还与官府勾连,以苏父率兵丁抵抗为由,关押了苏氏一脉族中话事人数名,苏家子弟大多四处逃散。
没了根基,苏纪只得于永陵城久居下来,可惜没有银钱。为了生计,苏纪改名苏小妹,租了一处小院,与婢女梅娘相依为命,靠平时作得些书画卖几个铜板为生。
又因苏小妹弹得一手好琴,诗词上也有些功底,城中每有风雅之事,也有大户人家相请,算是附庸风雅,可得些钱财补贴一下家用。
一年多时光,苏小妹在城中竟然小有些名气。潭州大户人家独女,长相不淑,又气若兰芷,便有不少人动了歪心思。好在这苏小妹虽为一女子,但生长于官宦之家,也懂得借势几分。
唐家大郎唐子恒见过几面后,对苏小妹也有些心意,只是顾及自家颜面,行事也不强来,较有分寸。唐子恒或许猜中苏小妹有几分来历,对苏小妹也有几分照顾,那些不怀好意之人便消停了许多。
中秋夜宴,苏小妹就是应唐子恒所请去那赏月之会助兴,没想到在永陵城内声名鹊起的陆记兄弟竟搞出那些花样,苏小妹哪见过此等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