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变压变频调速(第3/6 页)
变战略,静下心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大型邮轮也经历了八年的科研攻关,才有现在的一切。”
董萌认为刘源江太过于求稳,时间非常紧,如果还有三年的时间,这完全来得及。
“我们时间一点也不充裕,难道不是吗?”董萌说完之后,目光一一扫过,剩下来的三名组长。
这三名组长频频点头,第一艘大型邮轮,能用上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吊舱推进器作为动力输出在海洋上一路驰骋,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荣誉的事情。
负责液压机相关系统的小组长,也并不赞同,刘源江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改变策略的想法。
他站起身来,朗声说道。
“刘组长,咱们前一段时间做好了规划,昨天又对之前的规划,进行了细分和具体的战略部署,咱们要做的是研发十六点八兆瓦的吊舱推进器,怎么现在直接降到了十兆瓦?”
“要知道这个功率级别的降低,对我们的设计还是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散热振动和噪音稳定性就要经受大的考验,换句话说,功率大意味着产生的机械能和热能也大,确实应该循序渐进科学讲究严谨,不过在我们之前的设计中,已经碰触到十六点八兆瓦,我们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就能够成功,如果进展比较顺利的话,甚至还会有时间余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优化和完善。如果生产十兆瓦的吊舱推进器,在逐步升级到十六点八兆瓦,那还要重新论证很多东西。”
“我同意这个看法。”负责电站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的小组长也觉得在这个时候向后退,相当于是两军交战之时,忽然间撤退是不明智的选择。
“刘组长,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十六点八兆瓦的吊舱推进器设计,前期我们可是付出了两年多的辛苦,将近三年,难道现在都要一切归零吗?”
剩下一个没有说话的小组长,看大家都已经畅所欲言,他也开始表态。
刘源江带领的这个吊舱推进器研发小组就是如此,大家都基本上没有什么保留,只有这样开诚布公地谈学术问题,他们才会进步得更快。
虽然说这四个人,分别隶属于四个不同的小组,但在工作之时,基本上是不分你我,只不过这样划分小组,相对来说比较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刘源江来到船舶设备研究所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委予重任,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研究所研发吊舱推进器的三十多个人,按照他们的意愿和选择,以及大学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