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书房议政(第2/3 页)
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一丝难得的温柔:“甄宓,你以一己之力,组织施粥,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此等善举,实乃天下典范。朕心甚慰,特赐你黄金千两,珠宝无数,以表彰你的功绩。”
然而,甄宓并未露出丝毫喜悦之色,她轻轻福了福身,婉拒道:“陛下隆恩,甄宓感激不尽。但黄金珠宝,乃身外之物,于国于民,并无大益。臣女斗胆,恳请陛下将这赏赐转而用于救济更多的百姓,修建水利,购置粮种,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方为上策。”
言罢,她抬起头,目光坚定,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远方那片亟待拯救的土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几位大臣面露不屑,眼神中满是轻蔑。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更是嗤笑出声:“区区一介女流,也敢妄议朝政?真是笑话!”
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如同锋利的刀刃划破了朝堂的宁静。
甄宓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挑战的从容,也有对自我信念的坚持。
她不急不缓,逐一反驳:“大人此言差矣。古有木兰从军,今有我辈女子为国分忧,岂能以性别论英雄?再者,陛下广纳贤言,何曾有男女之别?大人如此言论,岂不是对陛下圣明有所质疑?”
另一位大臣,身材魁梧,面带傲气,站了出来:“哼,你一个后宫之人,怎知朝堂之事复杂多变?莫要被那些浅薄的书本知识蒙蔽了双眼!”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甄宓能力的质疑,以及对自己地位的捍卫。
甄宓轻轻摇头,目光如炬,直视对方:“大人言之差矣。知识无分内外,智慧不问出处。我所提之策,皆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史实与现状,非纸上谈兵。至于朝堂之事,虽繁复难解,但若能以民为本,心系天下,又何愁找不到解决之道?”
另一位大臣,面容阴骘,显然对甄宓的提议不以为然,他挑眉道:“当今天下之事,错综复杂,非我等饱读诗书之士难以洞悉,你一个女流之辈,又岂会懂得其中奥妙?”
甄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智慧的光芒,又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锋芒。“大人此言,似乎忘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民女虽为女人身,却也常读史书兵法,知兴替之道,明安危之理。边防之重,在于人心,若民心不稳,何以御敌?民女之计,正是从根本出发,望大人三思。”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寂静,那些原本轻视甄宓的大臣们,也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这位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