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咱不装了摊牌了咱就是朱元璋(第4/4 页)
们更喜欢前朝的举荐制度,科举制度重在公平,一些拥有特权的人自然不希望和外人公平竞争。”
“所以,在这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下,朱元璋暂停了科举,这一暂停便是十五年之久。”
朱辰在一边说,朱元璋在一边点头。
朱辰说的,正是他现在面临的困境,原本就已经人手不足了,现在再去推行纺织,煤炭,钢铁等的改革,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甚至,朱元璋连自已的儿子都用上了。
朱辰继续道:“暂停科举之后,朱元璋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在全国各地大修官学,狠抓文化教育,让天下的读书人重新获得考科举的能力,第二是与反科举集团博弈,为复兴科举制扫除障碍,吸引优秀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
“然而做好以上两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之前不好恢复科举。”
“终于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宣布重新使用科举制来选拔人才,并且在两年后,朱元璋颁布规范科举的规章制度,制定八股取士,使得科举变得更加完善。”
“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五年,十五年间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由荐举制度到科举制度,再到荐举制度,再到科举制度,最终科举制度完胜荐举制度,成为最优解。”
“洪武三十年,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南北榜案,朱元璋更是史无前例的将试卷分为南北卷,南方使用南卷进行考核,北方则使用北卷进行考核,弥补了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对科举制度造成的影响,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公正。”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在华夏历史上选拔人才最重要的通道,也就是科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辰说的这些,朱元璋在明史上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是朱辰对他不吝赞美之词,他却没有骄傲,因为他跟朱辰熟悉以后发现,朱辰喜欢先捧起来,然后再摔下来。
果不其然。
朱辰话锋一转,道:“但是朱元璋完善过的科举制度还是存在不少瑕疵,甚至给大明后期埋下了隐患。”
埋下隐患?
朱元璋不由得眉头一皱,有这么严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