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三章 续4(第1/5 页)
“是啊,咱们去地铁站聊聊,地铁站比较方便。”
裘力说话的口气仿佛地铁站是最好的聊天地点,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对劲儿的,而上官莹心想:地铁站从哪儿讲方便?就坐地铁方便!
他是不知道哪儿有咖啡馆呢还是图省事呢?还是扣儿?她建议:“我知道附近有一个咖啡馆,我们去那儿坐坐吧。”
裘力坚持道:“不用,不用,地铁站聊聊就行。”
得,看来他是不太重视和我的见面,上官莹心里这么想着,还是跟着裘力往地铁站的方向走。
她有点沮丧,本来很高兴又认识了一个中国人,是留学生又是商人,一定很有品味的,没想到初次约谈就让人感到有点儿说不出来的别扭,和以往的熟人朋友不一样。
后来在和裘力聊了之后,知道裘力来自一个小县城,便释然了。
90年代初,中国城乡差别很大,小县城的人和北京人,的确办事风格甚至思维方式都有很大区别。
上官莹和裘力在阿克加布利亚斯卡娅地铁站站台里聊了将近一个小时。
伴着火车一趟又一趟地来了去,去了来的轰鸣声,他们的谈话一会儿高亢,声嘶力竭,否则说什么都听不清楚;一会儿低沉,和声细语,唯恐往来乘客投过来过多的注意力。
上官莹很不习惯在嘈杂的环境中讲话,但也只好忍着。
他们先是相互做了自我介绍,哪里人,什么时候来的,来干什么等等。
一般在俄罗斯第一次碰面的中国人都会先聊这几个信息。
上官莹了解到,裘力在莫斯科已经呆了两年多了,是一家国企派到俄罗斯来学俄语的,可当他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做生意赚钱时,自己也心动了。
他想先做生意转几笔,然后再学习。
结果事与愿违,做了一年半的生意,钱没赚到,却呈现了赔的趋势。
国内以为在莫斯科什么货都卖得出去,给他发来了大批积压的男式花衬衫和雨伞,可谁承想,俄罗斯人不喜欢他的货,贵贱卖不出去。
货物都存在仓库里,卖出去的货款还不够仓储费和摊位费的,他都快愁死了。
为了给国内一个交待,半年前他不得不开始学习俄语。
现在他又要来学校上课,又要顾及货物,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学俄语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货没卖好,俄语也没学好,他很苦恼。
裘力讲述这些经历时都是微笑着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