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3 页)
够多的战绩和威望,甚至多到让天下人仰望的程度,才能在新生的王朝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来为他所有的理想政策加持。
他们三人就这个事情讨论的热火朝天,让跪在一旁旁听的三兄弟满脸迷茫,彼此面面相觑。
他们就搞不明白,为什么太子在得知翟崇拉拢锦州官员为晋王谋夺太子之位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收集证据向陛下上书讨个说法,而是想着自己做先锋去夺取锦州的各座城池,这城池本不就是大雍的吗,为什么太子还要去夺取呢?
难道是因为终于受不了皇帝明目张胆的偏心和打压了,决定在此自立门户?
同样的想法同时浮现在三人的胸口,彼此对视之后,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情绪,毕竟太子这种以卵击石的做法,确实让人震惊。
再怎么,也不能在陛下主动废太子之前,就做出如此下策的决定,翟氏虽然势大难缠了些,但在陛下真正下旨之前,晋王在礼法上怎么也越不过太子的。
但转念一想,现在离万寿节已过了三个多月,各地请求废立太子的奏折只怕早已送至陛下的书桌,而陛下也已经起了废立的心思,太子或许正是听到消息之后才决定远走锦州,准备先行占据锦州后对抗上京的皇上。
虽然怎么看都是一种螳臂当车的行为,但不否认它会给太子一定的喘息时间。
三人通过对话解析出以上的猜想,都不由而然的产生出一种幻想,如果太子真有了如他们所猜测的那种心思,现在必定是急需人才和助力的时刻,如若他们此时宣誓效忠于他,会不会就可以免于一死。
但随即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太子在民间再有声望,也不可能凭借一州之地对抗坐拥天下的皇帝呀。
尤其他们生于锦州,最清楚锦州士卒的战斗力,本就是朝廷不重视的所在,再加上锦州官场的贪墨成风,导致军费一再被缩减的士卒战斗力,还比不上世族所豢养的私兵,这个是他们当初离开时只带了千余人的原因,因为那已是古渡郡中全部的精锐力量了,再多的都是浪费粮食的存在。
此时效忠太子或许会得到暂时的生存可能,但却会把整个家族拉入深渊,他们到底没有选择此时向太子投诚,只盼着能以自己的死亡,获得家族在太子一党覆灭之后对尚能活命家眷的善待。
至于太子夺取锦州后是否会对他们的家族动手,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是完全不用忧虑的,毕竟太子流亡而来人手必定不够,整个锦州的世族同气连枝,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