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3 页)
不到挑的了,这董家很是不错,家中有积蓄,又是青砖瓦房,给渔哥儿说的是他家小的,今年二十又一了,可别看年纪大了些,如此年纪已是童生了。”
花婶子便说着拉着古小渔的手:“哥儿,你性子要强,董家小子又是个孝顺温和的,跟你啊乃是良配。”
古小渔知道花婶子跟娘从前是闺中好友,说给他的都是好的。
原来的几门人家也都是仔细挑过的,就是有些许夸大,也绝没有差太多,只是古小渔一一看下来,总没满意的。
古小渔想起花婶子进屋时额上浮了一层细细的汗,脸都热的通红,想着这董家听着也确实不错,便答应见见。
定了三天后来相看,花婶子便放心的又吃了两块儿瓜,扇着风去回话儿了。
“老爹忙忙的切瓜,怕婶子跑了不成?”想起古老爹听着消息,就步履匆匆的往后院去,古小渔便无奈。
从来都是待嫁哥儿躲帘后,家里爹妈招呼媒人,他家倒好,全反过来。
古老爹也知道自己急的坏了规矩,但是也不觉得怎么:“你娘走时便反复念叨,日后你哥三儿婚嫁,务必是自己情愿的,爹可不想日后下去还遭你娘的骂。”
古小渔不爱听这儿话,便将古老爹才吃了两块儿的瓜连盘端走了。
古老爹忙前忙后也出了一身汗,见哥儿将瓜端走,自知说错话,也不敢再要,只能胡乱灌两口凉茶降降火。
古家的肉摊是卖三天关一天。
一则是天儿热,肉放不住,二则就是农家人哪有日日吃荤腥的,就是有点儿的人家也只两三日吃一顿。
再者大渔村就四五十户人家,村里就古家一间肉铺,要是不上古家买肉,可就要拦牛车去几十里外的镇上买,谁家也不愿意出这个冤枉钱。
因着就是在古家关铺时想吃肉的人家也只能忍着,等到肉铺开了,再去割二两解解馋。
三日后要相看,那天正是古家开铺的日子,古老爹便自作主张将肉铺开的日子延了一日,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不便,最后一日卖肉时他便将价钱降了两文。
等乡亲们算钱时,听着钱少了肉还是一样,个个心情都明媚了起来,就是平日最难缠的婶子也少挑拣了几句。
“这回渔哥儿必能说一个好人家,”
“倒时成了别忘了让婶子来吃酒,婶子给你封一个大大的红封,”
“我就说哥儿出众,竟相看了这么好的人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