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行动开始(第6/7 页)
在飞机旁停了下来。望着面前的这架飞机,赵言呻吟了一声,他认得这架飞机,这是安-24,北约命名“焦碳”。
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44座、短程双发涡轮螺旋桨运输机,正常巡航速度4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8400米,最大油量航程2400公里。1958年开始设计,到1978年停产。
而赵言之所以对这些数据耳熟能详的原因是因为,它是近10年来,全球坠机事故最高发的机型之一。
赵言对这位以如此高龄,仍旧驰骋于蓝天的斗士,充满敬佩之情,更对敢于驾驶这位老前辈的飞行员抱以崇高的敬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也一样愿意身体力行。
在驾驶员不耐烦的催促声中,赵言长长的吐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满怀壮烈、毅然绝然的踏上了飞机。
在发动机声嘶力竭的嘶吼声中,跑道的尽头,这位年迈的老爷爷终于挣扎着挣脱了大地的束缚,一头扎进了南半球茫茫的夜空之中。
“放心吧,我的朋友,我这老伙计的身体好着呢!”驾驶仓中,飞行员正在安慰着赵言,“别看它外表破旧了些,可所有设备都是原厂货。老毛子的东西你还信不过吗?皮实着呢!”
赵言苦笑了一下,他能有别的选择吗?
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飞行员聊着天,借以消除略有些紧张的情绪。
飞机很快跃上了8000米的高度,高空的寒冷使两人都没了说话的兴趣。飞行员更是紧盯着各个仪表。嘴里说得轻松,但身体却很诚实,毕竟是有着四十多年机龄的老飞机了,由不得他不认真对待。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预定目的地上空。为了尽可能的不惊扰到敌人,最后一段行程飞机机头向上,开始螺旋形的最后爬升。在发动机嘶哑的怒吼声中,飞机艰难的爬上了9000米的高度。
这里已是对流层的顶端,再向上一步就是平流层了,这已大大超过了这架飞机的实用升限,机体散架式的剧烈颤动着。
尾舱缓缓打开,在飞行员的连声催促中,赵言又仔细的做了最后一遍检查,活动了一下身体,站上了尾舱甲板。
目光所及,远处天边已经亮起一抹曙光,时间把握的很好,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这个时间段下方的防卫应当是一天中最松懈的时候,降落后他有充裕的时间来隐藏自己。
戴上氧气面罩,深吸了一口气,赵言从9000米高空一跃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