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谣言的形成(第3/6 页)
朱元璋正在伏案处理政务,赵匡胤夺权收兵的过程,他作为后世人自然一清二楚,可余光瞟到天幕却令他大惊失色。
自己不杀蓝玉,朱棣靖难未必成功?
什么意思?
靖难?
难道自己死后大明生乱,标儿让老四出兵平乱,最后平乱成功了?
是了,按自己写的《皇明祖训》所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很合理,标儿向来听话,但以他之力难以消灭叛军,所以召老四平乱,而老四用兵深得自己精髓,乃诸子第一。
可这和蓝玉有什么关系?莫非生乱的人和蓝玉有关系?
所以后世人才觉得只有蓝玉可以抵挡老四?
对,应该就是这样,蓝玉那小子自从打赢北元蛮子,愈发骄狂,连他这个皇帝都不在眼里。
朱元璋清楚自己的性格,若蓝玉那小子再如此猖狂,自己肯定容不下他。
所以是有人因为蓝玉的死心存不满,叛乱给他报仇?
那么,会是谁呢?
朱元璋心中闪过数个名字,有所肯定,但苦于现在没有借口,只得暂且放他一马。
而最令他的关心的是天幕透露出的细节,说朱棣靖难成功了,这表明什么?
老朱家的宗室,团结友爱!老大有难,老四义不容辞就来勤王!
什么汉朝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在我大明,通通不可能发生!
正所谓: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藩王守国门,好的很!
藩王制度,必须加强建设,必须写进《皇明祖训》!
……
天幕继续道。
【有的网友可能急了,但你先别急嘛,你所谓的教科书其实指的是中学教科书,如果你觉得中学阶段的教材上面写的就是真理,那你一辈子读个高中也就够了,你还考什么大学呀是不是?】
【反正那些高等院校的历史学者,证伪过杯酒士兵权事件的不在少数,光是我知道的就有丁、柳、王、徐、方、顾等人。】
【如果有历史系的网友都应该知道我念出的这几个名字的分量。】
【当然在大多数网友眼里,他们对学术界的认知就是百家讲坛,他们觉得那就代表了学术界了。】
【所以之前我说杯酒释兵权不存在,立马有人跳出来,王先生怎么说怎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