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占城稻?神种!(第4/8 页)
活之艰辛。然则,军户制度虽有其利,却也存有不少弊端。儿臣斗胆,愿为父皇分忧,略陈管见。”
朱元璋一脸赞许的看着朱标,这正是他最喜爱这大儿子的地方,仁慈宽厚,贤德仁义,治国能力也不错,大乱之后正需要这样的经世之主。
欣慰道:“标儿有何良策,为父洗耳恭听。”
朱标正色道:“谢父皇,儿臣斗胆畅言。
军户制度初行,边塞驻军尚可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保大明安康。可时日既久,军户之中,难免生出变故。
一则,军户世代相守,常与将领相望而不知天颜,时间日久,军户究竟是大明将士还是边将私军?
其二,边塞远离南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谁知道军屯究竟是军屯还是家田?
其三,军户被民间百姓所瞧不起,甚至蔑称为“丘八”,军户出生入死,所得却不过裹腹,普通军户无学识,无余粮,无前程,因此连女儿都不愿嫁给军户。
生活困苦也罢,假设战死沙场后妻女又待如何?因此人心思归,难以久安。此皆儿臣所忧也。”
不错,确实有几分道理,朱元璋点点头示意朱标继续说。
“儿臣以为,欲安军户,必先富之。可令军户闲暇时,兼事农耕与商贸,以增其财。又可选才德兼备之士,教导军户子弟,使之知书达理,技艺精进。如此,则军户生活无忧,战力亦能复振。
再者,可设轮换之制,使军户得以定期归乡省亲,以慰其思归之心。”
听到此处,朱元璋面露古怪,但也没有打断,继续听下去。
“父皇圣明,定能洞察儿臣之用心。望父皇采纳儿臣之策,安军户,固边防,使我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终于,朱标讲完,一脸期许又带些犹豫的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听罢,拍拍朱标肩膀,语重心长道:“标儿所言,自是有理,可你有没有想过,军户自己耕地种粮,还让他们经商,甚至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还回乡省亲,做了这些事产生的后果?”
朱标自是懂这些,闻言也不再言语,垂头丧气,似是有些闷闷不乐。
马皇后看着朱标的样子,连忙蹬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一个哆嗦,又是拍肩道:“好了,标儿有善心,为父自是看在眼里,有此心意,以后与民修养,不失孝文之姿,只是要懂得制衡,一味仁慈只会助长他人野心,切不可养虎为患。”
马皇后闻言又是一个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