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论万历新政--新政前的大明(一)(第2/3 页)
了以皇权为依托的特殊利益集团,长期与文官集团之间有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冲突。
而文官们对抗宦官集团的手段是什么?他们在放纵和引导!
没错,就是放纵!
那些自诩清流的文官们,表面上对宦官们的行径义愤填膺,动辄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弹劾宦官专权乱政,引得民间舆论哗然,仿佛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朝堂清明的最后守护者。
可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恰恰是在放纵这些宦官的贪婪与权势欲。 让这些宦官的心态日益骄横。
本身,我大明的很多政策是好的,是为了我大明百姓着想的,可是为什么好的政策往往落到下面就变了样子?成了坑害百姓的政策?
那是因为,我大明皇帝让这些宦官下去执行这些任务的时候,宦官们都被当地的文官们所引导了。
就比如皇祖父曾派宦官陈奉、高淮、陈增等去收取店税、矿税。但是往往都会闹得当地民不聊生!
这些宦官就这么孤身一人,顶多带上一些亲信太监,就能干成这么多大事么?
这背后,除了有来自皇权的威慑,更多的还是来自这些地方上的文官的刻意放纵和引导。他们也可以说是这些宦官为非作歹的倚靠之一。
他们在宦官们下去地方的时候,往往会刻意放低姿态,以臣服的姿态,去放纵宦官们的骄横的心态。
在这些宦官麻痹大意的时候,在引导他们去触碰那些灰色地带,去搜刮民脂民膏。
待民怨沸腾的时候,文官们便引导舆论风向,将百姓对朝政的不满全部引向宦官群体。
这些文官们把控着赋税征收、民政诸事,他们对宦官的爪牙在当地的不法行为,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矛盾激化。
等闹到不可收拾,再以平乱者的姿态出现,顺理成章地收拾残局,既收获了百姓的赞誉,又削弱了宦官势力,同时还能向皇帝证明自身的不可或缺。
然而,那些宦官们也并非全然愚蠢之辈,他们渐渐的也会识破这些伎俩,于是便会对文官们进行疯狂地反扑。
于是,双方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消耗着大明的国力,而真正受苦的,却是底层的百姓。
百姓们在宦官的搜刮与文官的不作为、乱作为之下,生活愈发艰难,最终的结果就是我大明皇室在地方上威望日下!
最后,还有那些守旧派士大夫,这些人最是可恶,可以说是狗屁不是!这部分人秉持部分传统的儒家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