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登基(第2/6 页)
从哲也一样。这说明东林党已经在朝堂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从龙之功啊,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儿,现在就明晃晃的摆在眼前。那么接下来历史中有名的“移宫案”这场大戏就要开唱了。只要这场戏唱圆满了,那么东林党的声望就会达到顶峰。
而现在自己尚未正式登基称帝,也需要借东林党人之手尽快登上皇位。不过这功劳要分润一些出去,让我看看怎么操作一下。”朱由校心里琢磨着。
朱由校假装沉吟后道:“杨爱卿所言极是,那便依卿所奏,着人传旨,令西李侍,即日起,速速移出乾清宫,迁至仁寿宫哕鸾宫,不得有误。”
杨涟再次拜道:“殿下圣明,如此方显殿下之威德,定能使江山稳固,社稷安宁。”
朱由校环顾群臣,神色肃穆道:“此事务必妥善处置,不得再生波折。”然后正打算将魏国公徐弘基、英国公张维贤这俩人推出来的时候。
杨涟又继续拜道:“殿下,臣,建议此事由。。。”话还没说完。
突然间,队列中有个一身盔甲的老大臣一个箭步窜到前头,结果速度太快,自己把自己绊倒了。于是一个滑跪就到了最前面,倒头就拜,一边拜一边喊道:“殿下,老臣张维贤,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此事就交给老臣来办吧。”
。。。。。。
整个文华殿一片寂静,大家都被英国公张维贤的操作惊呆了。看看这动作“大礼下拜”!听听这话“犬马之劳”!
日啊!您可是堂堂国公啊,为了抢个从龙之功,至于么?这个奸诈的老头,老奸巨猾的老货!
杨涟瞬间懵逼了,半弓着身待在原地,还有后半句话不知该如何说了。
朱由校也愣住了,古人言,老而不死是为贼。真不愧是几朝的元老,果然会揣摩上意,见缝插针,有功就捞。
于是,朱由校便顺水推舟道:“既然英国公如此大礼相求,那便劳烦英国公走一趟了,此事便交由你去办吧。”
“老臣遵旨。”英国公张维贤站起身来,一瘸一拐地向殿外走去,路过魏国公徐弘基时还冲他挤了挤眼,气的魏国公徐弘基胡子都快翘起来了。
魏国公徐弘基,字绍公,原籍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中山王徐达的第十四世孙。泰昌帝时期,协守南京兼领后军都督府,提督操江。
历史中,是明朝、南明军事将领,崇祯十七年(1644年),徐弘基去世,被追赠太师,谥号庄武。
本小章还未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