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早做打算(第2/3 页)
您难道忘了‘兵不厌诈’的古训吗?我们表面上虽与汉军议和,但实则需暗中蓄力,以防万一。汉军狡诈多变,若他们假意和谈,实则暗中布局,待我军放松警惕之时突然发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既要准备好谈判桌上的筹码,也要握紧手中的剑,方能在这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说到此处,李世民的眼神更加坚毅,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场决定命运之战的硝烟。
“而且,父亲,您可知那使臣此行虽是为了议和,但孩儿暗中嘱咐他,务必探清汉军的虚实,为我军下一步行动提供情报。这段时间,正是我们调整战略、强化军备的绝佳时机。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无论汉军有何动作,我们都能从容应对,进退自如。”
“父亲,”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直视着李渊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我们率领的这支大军,人数已逾数万之众。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每一张口都在嗷嗷待哺,每一双眼都在渴望着胜利的火焰。每日,这数万人马消耗的粮草,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其数量之大,即便是最丰富的粮仓,也难以长久支撑。”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筹划与决心。
“我们唯有不断向前,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克汉朝的城池,从那里夺取粮草,方能维持我军的生计,确保士气不坠。这不仅是对生存的渴望,更是对胜利的执着追求。”
李渊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这场战争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
李世民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紧迫:“而且,父亲,您试想,我们这数万人马,在汉朝的边关如幽灵般徘徊,他们岂能安心?汉朝的君主与将领,即便表面上同意议和,心中也必定疑虑重重,时刻提防着我们。他们所谓的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等待他们的大队人马集结完毕,便是对我军进行围剿之时。”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洞察了敌人的所有阴谋。
“因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利用我们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打乱敌人的部署,让他们无暇他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危机四伏的局势中,找到一线生机,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听到李世民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李渊的心中猛地一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寒风穿透,额头上不由自主地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庞缓缓滑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