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3 页)
到曹操南征前夕才去请诸葛亮,可见当时的丞相还是个寂寂无名的隐士。】
【同时诸葛亮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不求闻达大于诸侯。他压根没有出山的心思。】
【此时刘备已经有了一系列名头:大汉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
【虽然没地盘,但好歹混出了名声,在群雄逐鹿大舞台上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还有曹操亲自盖章“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而刘备在事先不知道诸葛亮有多牛逼的情况下,竟然三顾茅庐,亲自去请一个毛头小子跟自己一起匡扶汉室。】
【诸葛亮也不客气,他出山的条件就是要给他匡扶汉室,大展宏图的地位。刘备也真的敢答应,放权,给权,用人不疑。】
【这在曹魏和东吴都是没有办法想象的。诸葛亮在那两家真的只能当诸葛村夫,还得郁郁不得志。】
“这话没错。”诸葛亮毫不在意有人剖析自己的心思,反而大大方方,“曹、吴两家皆士族当道,我投奔也只是锦上添花,难以发挥作用。唯有主公方能让我大展身手。”
——
赵匡胤兄弟对这种赤城的君臣关系羡慕不已,“怎么我就没个好丞相!”
赵佶为祖宗的话点了个赞,大言不惭:“我的臣子若是有武侯两分相似,我何必在金人淫威之下茍且偷生!”
这话被另一时空的赵大赵二听见了,当天晚上就去好好问候了自己这群不争气的后人。被噩梦缠身的赵构只觉得生不如死。
【一个诸侯级别的人物,愿意相信一个没有家世,没有名气的年轻人。在诸葛亮看来,这就是一个诸侯把自己能给的权利都给自己,自己要什么,他给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跟自己一样效忠汉室。】
【这就等同于你一个满腹才华的毕业生,突然有个大老板三番五次来请你做项目,这个方向还是你在学校时就感兴趣的,但周围的老师同学都不看好这个项目,认为没前途,完全是赔本买卖。】
【但这个大老板非常真诚,他完全相信你的能力,还告诉你这个项目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放在普通人身上,根本没办法拒绝!】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又见证了刘备携民渡江。尽管携民渡江不是明智之举,但诸葛亮一定非常高兴,因为他的选择没错,他追随的人是位仁君。】
【从徐州之屠到三顾茅庐,在诸葛亮的成长中他一定听过刘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