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第7/46 页)
要还是因为裴椹,真是儿大不中留。
有一次李玹就明晃晃地在家书中抱怨,说没见过哪朝是太子出去打仗守城,留皇帝监国的。
李禅秀微汗,却假装不懂,大惊失色苦劝:阿爹难道想调我回去,您自己亲征?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您现在是万金之躯,身系一国安危,怎可轻易涉险等等。
说的话跟朝中那些老学究似的。
李玹看完信唇角微抽,却也没真调他回来。
直到这次裴椹凯旋,才终于借机让两人一起回来。
叫一个他叫不动,叫两个还叫不动?他就不信裴椹会抗旨。
果然,裴椹一回来,他儿子自然也就回来了。
李禅秀虽然留驻金陵快两年,但从还没攻打金陵,他就到裴椹军中时算起的话,迄今也有三年多。
这三年多,他和李玹聚少离多,心中未尝没有愧疚和思念。
晚上,父子俩一起在殿中夜话,叙家常时,李玹忍不住抬起手,轻摸了摸儿子的头顶,叹道:“小鸟终于愿意还巢了。”
李禅秀心中歉疚,不由像小时候一样,将头顶挨着他的掌心蹭蹭,又抱住父亲的双膝,将头枕在对方膝盖上,声音有些闷道:“阿爹,对不起。”
“傻话。”李玹轻笑,道,“裴椹为阿爹征战,你为阿爹守城,有何对不起的?”
只是语气顿了顿,又叹道:“不过以后还是别离开这么久了,留在洛阳多陪陪阿爹。”
“嗯。”李禅秀重重点头,鼻音有些明显。
只是这个保证刚许下没多久,他就因“偷溜”出宫,被李玹逮了个正着。
从金陵回来时,正好是秋日,赶在中秋节前。
再过两日就是中秋,李禅秀回宫的第二日,就见宫中上下在为中秋晚宴做准备。
看到宫中的浓郁节日气氛,他忽然就想到,裴椹的父母都在长安,弟弟也在两年前被外派,至于伯母……
裴椹的大伯母自丈夫战死后,一直寡居金陵。
当年梁帝和李桢南逃到金陵,大伯母见形势有变,担心自己将来有可能成为梁帝父子拿捏裴椹的软肋,于是提前带着家仆,悄悄离开了金陵。
后来李桢想将裴椹的大伯母请进宫时,派人到裴家祖宅,才发现人早已离开。
而裴椹在决定投靠李玹时,也早就派人,将藏身在外的大伯母等人接到并州。
李玹称帝后,裴椹倒是几次写信,想请大伯母回洛阳住。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