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惨胜(第3/4 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博士说道:“大家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总会有突破的。”
不仅对外星飞船的研究取得了进展,通过对战争中遗留的外星机器人的研究,也极大地提高了希望号的机器人水平。
机械工程专家吴博士介绍道:“这些外星机器人的构造和运动机制极其精妙,其关节灵活性和动力传输效率远超我们现有的机器人技术。通过研究它们,我们在机器人的材料选择、驱动系统和智能控制方面都有了新的思路和突破。”
吴博士拿起一个外星机器人的零部件,“比如说,它们的关节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液态金属润滑剂,能够在极端温度和压力下保持良好的性能。还有它们的动力源,是一种微型的核聚变反应装置,体积小但能量输出巨大。”
控制理论专家周博士接着说:“而且它们的自主决策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算法,给我们的机器人智能控制带来了全新的启示。这些算法能够让机器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迅速做出最优的决策,并且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正在尝试将这些算法应用到我们的机器人系统中,提高其自主性和适应性。”
经过数月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他们成功解析了部分飞船的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希望号飞船的控制系统,使其更加高效和智能。飞船智脑“小新”应运而生,它严格遵守机器人三大定律,为飞船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小新的表现非常出色,目前运行稳定。”负责智脑开发的李博士兴奋地说道。“小新能够实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做出精准的飞行决策,并且能够自主优化系统性能。我们还在不断训练它,让它能够应对更多复杂的情况。”
虽然还有许多关键技术尚未被完全攻克,但他们已经成功将整个飞船完整挖掘出来。这是一艘直径达 100 米、高 50 米的蝶形飞船,其造型优美且充满科技感。在飞船内部,还发现了两个类人形骨架,经过碳十四测定,初步判断其所属的碳基生命距今已有 6000 万年的历史。
在一次阶段性成果汇报会议上,考古学专家王教授激动地说:“这两个类人形骨架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或许能了解那个古老文明的身体结构和进化历程。”
王教授展示着骨架的扫描图像,“从骨架的形态和结构来看,他们的身体比例和关节构造与我们人类有相似之处,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