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第4/4 页)
乎!
五十年来,和我同一辈的朋友,升沉穷达,变化很多,由于政治斗争的尖锐化,各人翻各人的斤斗,拆穿来看,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一个社会革命的领袖,他是我同窠的小鸟,他殉难时,在遗书中说:“我们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经历风波,造成这样浓厚的虚无色彩,多么可以伤心呀!知识分子比一般人多些知识,时常要多想一点;世间百凡事业,为什么不可以合作并进?各党各派,为什么不可以并行不悖?一投入政治的漩涡,为什么非你刀我枪,拼个死活不可?拼个死活,抹杀了理性,只凭兽性的冲动?这都是我们知识分子所不能理解的。”正如萧伯讷所写的,肚子饿了的凯撒,也就是一个常人,一个革命战士的心境,和今日我们的心境,我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呢?德国有一位社会民主党的党员,对他的外国朋友说:“我是这样的一个人,觉得亊亊可以用情感讲得通,人人都是可爱的,而且无时不想帮助别人。但是,亊实呢,没有一个人得到我的帮忙,如今连自己也觉得不可能了。所谓情感是看不出来的,威力反倒受崇拜。我们在炉边纵谈了一晚人类的爱,赶不上说谎的人在群众中大声一呼的万分之一。我这一生是命运注定的了,但,想不到社会民主党也沦落到我这般地步。回想她十年前是如何炫耀一时,竟像是我回想我儿时所看到的父母的努力一般。”这些话,在今日,不也同样响在我们的心头吗?
□读书人语
曹聚仁曾自称醉心于“独来独往”精神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本文是他老年回顾一生时的“自剖”,这类回忆文学,本来极容易走到“整合”自己的“历史”,将“过去”理想化,诗意化,以至美化那一路去,但本文作者却宣称他有一种“反对自己的宿命”,他以惊人的坦率与真诚正视自己的“优柔寡断,赋性怯懦”,直面充满了矛盾的人生的破碎,这样,他不仅最终坚守了自己人格的独立,而且使他的“自剖”别具一种诚挚、直率的风采。
和这毫无掩饰的人生态度相适应,本文的结构、行文也笔随人意,兴之所至,即所谓“无全文在胸而姑涉笔成文”,在“文气”的散漫之中显示出一种“自然”。
本文作者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不免旁征博引,随手拈来,这自会增加文章的厚度与深度,但密度过大,却又给人以累赘沉闷之感。 【钱理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