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争分夺秒(第1/6 页)
与冯氏这番博弈,卫铉成功在上党郡打开局面,不但清洗了冯系将官,收获大量良田、钱粮、人口,更借助这场博弈的结果,给自己创造一个安稳的内部环境,让自己有时间训练军队、发展民生。冯氏的伤筋动骨、冯系将官的全面败退,也让卫铉将其取代,成为名符其实、军政大权在手的“上党王”。
此前的二十多天时间之内,冯氏已将冯敬之的承诺陆陆续续交给卫铉主导的官府和军队。而卫铉的精神也在时刻紧绷着,他虽然重点关注军队,但是对于上党的政务、民生也很重视,尤其是教育,更是被他视为重中之重。
魏朝的教育、学校比南朝发达,孝文帝和宣武帝时期是魏朝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那时教育制度自上而下分为太学、国子学、四门学(小学)。在地方也建立起了十分完备的教育体系,除了州学和郡学以外,还有类似于中学的县级县学、乡级四门学。
时至今日,官学在地方上全面败退;各级分明的私学却呈现出繁荣局面。这些私学都是由名门世家、地方豪强兴办;这些名门豪强办学的目的更像是为自己培养人才,一旦学舍中出现人才,他们便以家族能量向朝廷向地方举荐,之后再使其反哺家族。其学子除了自己子弟、家臣家奴子弟,还有一些比较出色的百姓家子弟。
这种私学,冯氏自然也在办,其范围还普及了“长治盆地”三郡,只不过相当于乡郡和襄垣,作为大本营的上党郡显得更加全面,上党五县都有他们县学、乡级四门学,综合来看,冯氏已经在上党建成一条十分完整的教育体系。
卫铉前来上党郡任职、掌控大权的时间太短,目前还没有精力管到乡郡和襄垣郡。他虽然要把冯氏打造出来的教育体系收回官府,然后需把掌握在名门世家手中的说知识推广开来,使其不再成为被名门世家垄断的珍宝,但真要推广的话,所面临的最大的阻力并非名门世家,而是书籍。
如今的书籍和纸张十分珍贵,就算推广出去,也要人手工抄录,这种抄录方式费时不说,还要大量读书人来帮忙,累计起来的价值也不是平民所能承担,所以单是这一点,就难以让各级学校扩招。不过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最初形态不算太难,只要把字模做好、再排好印刷,就能比手工抄录来得快。
另外就是读书人太少。如今的多数读书人都是出身好,属于是食物链的高端群体,再加上背后在后台、朝廷又急须读书人治理地方,导致他们完全不愁没有出仕之路。
他们面对进行征募时,往往都是处于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