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5/9 页)
经济?
但是考虑到英国媒体经验丰富的歪曲能力,他还是算了算了。
记者们格外执着,哪怕律风拒绝了数次,他们都还会前赴后继。
律风能够服从命令,忍下一腔反驳欲望。
吴赢启却忍不住了。
“既然是英国人先动手,我们也总不能忍气吞声。”
吴赢启说:“我跟团长汇报了,如果不好好反驳一下克里姆的观点,英国媒体肯定认为他是对的。”
可克里姆不对。
那些带有极端偏见的观点,并不是国际声音里的少数派。
于是,吴赢启直接批准律风随便说,敞开说,不用局限于乌雀山大桥的数据,更不用给英国人面子!
反正交流团的团长同意了。
在吴院希冀的目光下,律风终于正面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
他说:“我尊重克里姆先生的意见,毕竟他没有到过中国,不清楚我们中国现有的工程能力。”
“是的,我相信接下来中国交流团讲解的曲水湾大桥,会更直观的告诉各位,中国桥梁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克里姆先生的想象。”
“虽然乌雀山冬季气温低于-4℃,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低温、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桥梁的经验,乌雀山大桥的建设,也是经过了周密的测算,选出的最佳通路,所以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后,会成为中国繁忙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克里姆先生声称的废墟纯属无稽之谈。”
记者听到他的话,顿时兴趣盎然。
“那么,您所说的自古以来的经验是什么呢?”
律风记忆里无数建设奇迹浮现于脑海。
面对一群不是建筑专业的记者,他拥有比数据更好的例子,更符合他们的报道喜好。
他说:“早在七百年前,中国已经有了比乌雀山大桥更惊险的桥梁,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也建成了比乌雀山大桥海拔更高的桥梁。时至今日,它们也在供无数中国人穿行,从没有人质疑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七百年?上世纪?”记者的语气尽是惊讶。
在大多数人心里,中国落后得不可能在这两个时间点有所建树。
他们诧异问道:“您说的到底是什么桥?”
律风挑眉,看向古堡酒店的服务生,“能给我一块黑板吗?”
古堡酒店观景台,聚集了不少在交流会间隙休息的建筑师和记者。
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