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曙光与前行的筹谋(第1/8 页)
第365章希望的曙光与前行的筹谋
告别中国科技大学的赵教授后,向阳的内心五味杂陈,仿佛有千头万绪在脑海中缠绕。沉重的压力如铅块般坠在心头,毕竟这一决策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不容有失;然而,那一丝喜悦与激动却又如破云而出的阳光,照亮了此前被成本困境阴霾笼罩的心田。与赵教授的一番深谈,无疑为聚墨林材料的研发乃至整个老鹰1号太空机器人项目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崭新路径,也为解决太空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找到了可能的突破口。
向阳深知,此刻起,他必须全力以赴,精心谋划联合研发实验室的构建事宜。这一夜,城市沉入梦乡,而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灯光昏黄却映照着他专注而深邃的眼神,一场关于未来的深度思考在寂静中悄然展开。
一、实验室选址的权衡博弈
选址,是构建联合研发实验室的首要考量。向阳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不同的地点及其对应的利弊场景。
若将实验室建于公司内部,优势不言而喻。公司现有的技术人员能够便捷地往来于各个工作区域与实验室之间,这将极大地提高沟通效率,使得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技术交流能够实时进行。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对公司业务流程的熟悉,也有助于他们迅速将实验成果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而且,公司内部的安保措施与设施管理体系能够为实验室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与后勤支持,减少额外的管理成本与风险。
然而,向阳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公司内部的空间布局与环境条件可能并非完全契合实验室的特殊需求。例如,实验室可能需要更为精密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特殊的通风设施以及独立的电力供应网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而对公司现有场地进行改造以满足这些要求,不仅可能涉及高昂的成本支出,还可能在改造期间对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此外,公司内部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科研人员与外界学术资源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吸收前沿的学术思想与创新理念,从而影响研发工作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另一个选择是将实验室设立在科大校园附近。这样的选址能够充分借助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与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人员可以便捷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研讨会以及各类科研交流活动,及时了解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为聚墨林材料的研发注入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