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2/3 页)
但是公孙晃的弟弟明显等不及,反正他的叔父公孙恭不能有自己的后代,公孙渊干脆在当初诸葛亮北伐、魏国迎战的时候推翻了他叔父,自任辽东太守,曹魏为了稳定后方,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事实。
当时公孙晃就频频上书,表示他弟狼子野心,是个反骨仔。
按照礼法,公孙恭没有自己的子嗣,继承人的顺序首先是公孙晃,其次才是公孙渊,虽然公孙晃有为了自己的权位的嫌疑,但是他频频对曹魏进行警告,表示他弟弟有不臣之心,也算是大魏的良臣了。
然而在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以后,勃然大怒的曹叡居然第一个要宰的就是公孙晃。
公孙晃以及朝中的一众公卿:陛下你真的还是清醒的吗?
虽然看起来曹叡有些过分,但是仔细想想,司马师倒觉得他倒是能理解曹叡为什么这么做。
公孙渊和他儿子已经上了曹魏的必死名单,公孙晃要是也死了,剩下一个不能拥有后代的公孙恭给曹魏当树立良好名声的招牌,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并不是说曹叡小题大做,而是公孙家族在辽东经营了三代人,死忠于他们的人不少,那么曹魏要是想后方稳定,就不能给那边的人留下希望。
但是后来经过一群人的劝说,曹叡改变了对公孙晃的处置,好歹他之前提醒了大魏那么多次,也算是心向大魏的忠臣,曹魏不能让臣子离心啊!
司马师:把人迁到一个偏远之地再慢慢地“幽死”还不如干脆利落地弄死他呢!
景初二年正月,曹叡召太尉司马懿由长安归洛阳,令其征辽东,同时,下达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司马师抚养皇子绍。
前朝汉灵帝刘宏就因为自己的儿子养不活,所以在何皇后生子后将皇子刘辩养于一个史姓道人家中,少帝刘辩登基之前也因此被称为史侯。
但是人家那好歹还是道士,有宗教依据的,把皇子养在一个因为浮华案而被贬谪、然后自动辞职的白身家中又算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是对太尉司马懿表达信任的话,那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师啊?
更何况,曹叡千里迢迢地将太尉从长安召回,令其征辽东,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将司马懿调离原本的势力范围,令其远征,下一步就是分权了。
这个时候,一群公卿又将之前曹叡召司马师入宫的事情拿出来一起联想了。
难不成,是天子想起了幼年时的情谊,想要起复司马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