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鲁作三军(上):为什么鲁国要将军制从两军扩编至三军?(第2/4 页)
合。
鲁襄公真心累了,他三岁即位,到现在也不过十三四岁,何尝享受过一天的快乐童年和多姿少年生活?
既然如此,那季氏、叔氏、孟氏这三桓就勇敢地承担起国家重任来,如今国家最大的任务,就是军事实力提升问题。而要提升军事实力,那就必须扩充军队!
春秋时代,关于列国诸侯的军制是有规定的,大国三军,次国两军,小国一军。所谓大国,原本指的是公爵诸侯,中国指的是侯爵诸侯,而伯、子、男爵,往往被视为小国。
但春秋到了这个时候,谁还在坚守这个规制?其他不说,单说最应该遵守周礼的晋国,有几军?晋献公时期,为两军;到了晋文公时期,最多达到了三个步兵军团和三个车兵军团,共六军!到现在,晋国表面上只有中军、上军、下军、新军这四军,但其实这四军各有帅佐,每人统帅其中一支军队,其实算起来应该是八军。
其他诸侯国呢?当然也不再遵守这个死板的军制规定,不但设几军是列国诸侯自己的事,连每军要配备多少战车、多少战士,也都自搞一套了。
所谓礼崩乐坏,尤其体现在军制上。
只有鲁国,一直在死守着这个军制,所以鲁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曾经春秋初期,我们能够见到鲁军在战场上横刀立马、敢与任何一个大国诸侯叫板的情景,不知多少年没有见到了,反而是连邾国、莒国这样曾经被鲁国看成是弱不禁风的小国,屡屡击败鲁国。
单是这两三年以来,莒国灭了鄫国后,频频对鲁国用兵,鲁国苦不堪言。
必须改革,扩充军队,将鲁国两军,扩充为鲁国三军。
详细的扩军计划倒还不是执政上卿叔孙豹提出的,而是季孙宿提出的。谁都知道,在鲁国国君虽然亲政但基本不管政事的情况下,鲁国的重大措施落地,必须要得到执政上卿的同意,也就是说,季孙宿必须得到叔孙豹的同意。
季孙宿对叔孙豹道:“军队必须扩编,宿之意,整编为三个军团最为合适,三个军团,季氏、叔氏和孟氏各掌一军,谁也不吃亏,希望夫子一定要支持宿的计划。”
叔孙豹微微叹了口气道:“扩编军队乃国家大事,根据鲁国的现实情况,当然得考虑扩编,但此事不容易啊。”
季孙宿道:“只要我们两家同意了,仲孙难道还会反对?”
叔孙豹摇摇头道:“豹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维护庞大军队的经费问题。如果鲁国设三军,那晋国就会将鲁国视为大国,承担的国际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