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章(第1/3 页)
动力。
很多同学都是把它当做实践决定认识的分论点来记,记了就完事了。
有多少人注意到书上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呢?
没留意过的话,就自己翻一下,后面应该有三个小论点。
我记得比较清楚,实在是因为当时的印象太深刻了。
高三开学没多久,试卷出了一道哲学题,有一个得分点就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分论点之一,当时班里几乎没有人答上来了,老师带着我们自我反思了很久。
如果能答上,这不就是跟别人拉开差距的地方吗?
以上举的例子比较典型,可能很多人也能注意得到。
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用在经济生活的大题最奏效。尤其是书上最后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科技人才之类的,用心看,你真的可以发现惊喜。
关于怎么做笔记本。
首先,你可以把做过的非常经典的题目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时不时结合题目看一下。
实在不方便剪,也得把标准答案里出现过的新答法、专业的表达记下来。
即便是同样的意思,如果你的表达方式比别人更专业,阅卷老师对你的好感肯定会上升。
当然,紧扣时事热点也非常重要。
但作为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的高三党,关注新闻的任务就安心交给任课老师。新的专业术语之类的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笔记本要常翻。
抠教材这个工作现在就应该开始。先跟着老师复习的节奏走,前面有的书没来得及看就暂时放着,抽周末的时间稍微补补。
如果教材这块做得很扎实了,到后期就只需要重点关注题目,提升的速度会更快,成绩也会更稳定。
讲完了怎么学,再来看在答题时该怎么操作。
最基本的书写问题在前面已经讲了,写满,清秀工整,四周留白半个字左右,最后一行留白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自行调整行距和字符间距,可以多试几次找到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形式。
政治大题要答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如果你觉得没什么东西写,那这道题得分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文综的大题技巧都比较相似,我会在讲完历史和地理之后一起总结。
5、历史
众所周知,历史考的题目背景,十有八九是我们闻所未闻的。
应付历史题目,最起码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还是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