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5/14 页)
本并同,盖流传
既久,不免脱遗,已非完本。其中所标二十一门,分类亦多未确,盖能博而未能精者。然自说部、类家、诗编、文稿,以至遗碑、断碣,无不甄录,其采辑之富,视郑书几增至十倍。吴中文献,多藉是以有徵,亦未可以芜杂弃矣。
△《石仓历代诗选》五百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曹学佺编。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是编,所选历代之诗,上起古初,下迄於明,凡古诗十三卷,唐诗一百卷,拾遗十卷,宋诗一百七卷,金、元诗五十卷,明诗初集八十六卷、次集一百四十卷。旧一名《十二代诗选》,然汉、魏、晋、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实十一代,既录古逸,乃缀於八代之末,又并五代於唐、并金於元,於体例名目,皆乖剌不合。故从其版心所题,称历代诗选,於义为谐。所选虽卷帙浩博,不免伤於糅杂,然上下二千年间,作者皆略存梗概,又学佺本自工诗,故所去取,亦大都不乖风雅之旨,固犹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者。惟金代仅录元好问一人,颇为疏漏。意其时毛晋所刊《中州集》、《河汾诸老诗》,犹未盛行,故学佺未见欤。其冠於元诗之
首,亦以一代只一人,不能成集故也。据《千顷堂书目》,学佺所录《明诗》尚有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今皆未见,殆已散佚。然自万历以后,繁音侧调,愈变愈远於古,论者等诸自郐无讥。是本止於嘉、隆,正明诗之极盛,其三集以下之不存,正亦不足惜矣。
△《四六法海》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王志坚编。志坚有《读史商语》,已著录。秦、汉以来,自李斯《谏逐客书》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叠陈故事,是骈体之渐萌也。符命之作则《封禅书》、《典引》,问对之文,则《答宾戏》、《客难》,骎骎乎,偶句渐多。沿及晋、宋,格律遂成,流迨齐、梁,体裁大判,由质实而趋丽藻,莫知其然而然。然实皆源出古文,承流递变。犹四言之诗至汉而为五言,至“六朝”而有对句,至唐而遂为近体。面目各别,神理不殊,其原本风雅则一也,厥后辗转相沿,逐其末而忘其本。故周武帝病其浮靡,隋李谔论其佻巧,唐韩愈亦龂龂有古文、时文之辨。降而愈坏,一滥於宋人之启劄,再滥於明人之表判,剿袭皮毛,转相贩鬻;或涂饰而掩情,或堆砌而伤气;或雕镂纤巧而伤雅。四六遂为作者所诟厉。宋姚铉撰《唐文粹》,至尽黜俪偶,宋祁修《新唐书》,至全删诏令;而明之季年,豫章之攻云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