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宋朝后日谈】(第3/4 页)
扶着自己的手——御医肯定是要喊的,但是与其说他是被气得呕血,不如说他因祸得福吐出了淤血,反倒缓解了不少心中积攒的郁气。实际身体状况并没有糟糕到随时可能暴毙的地步。
这叫什么?先破后立吗?
所以精神奕奕的哲宗皇帝远比他关心则乱的大臣来得更冷静:“更重要的还是后世人口中的靖康之耻。”
他的眼神极锐利地直透章惇的心底。
“您觉得,赵佶该怎么处理呢?”
十分平静的,仿佛当事人并不是他兄友弟恭好好呵护了十几l年的好弟弟一样,宋哲宗如是向章惇请教道:
“杀了吗?”让他未来犯下的血债,此刻提前偿还?顺带将连着二个昏君的噩梦,提前掐灭在萌芽之时?
可是赵佶还没来得及成为未来的徽宗皇帝,没有真正干出来卖国求命的事情。他现在还只是个热爱风花雪月,在宗室里头算不上什么刺头,没有危险性,可可爱爱没有脑袋的风流王爷。
赵煦
拧着眉问。尽管在这种大事上面,赵家人骨子里的冷峻刻薄利益至上从不会手软,如果单纯杀了赵佶就能把危险遏制住,他绝对不会手软。但是他还有着别的考量:
“治标不治本,并且我怕宗室会因此人心惶惶,起了反作用。”
宗室可不知道未来的徽钦二宗有多么离谱,他们只会看见皇帝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比如造反)却杀害了一位压根不参与政事的无辜宗室。那无疑会让赵煦本人在宗室中的声望受到严重打击:
太祖的儿子们死的不明不白,那好歹是因为真和太宗家血脉有皇位冲突——赵佶那个小菜鸡哪里是你赵煦的对手?你这都容不下他?!
在赵煦本人并没有子嗣,并且在可以预知的未来中,都没有子嗣的条件下,他真的很害怕杀了赵佶,会使得宗室里对皇位有看法的野心家起了心思,进而把大宋带进第二个坑里。
章惇自然明白他的顾虑,但是不让那位未来把大宋天下搞得一塌糊涂,甚至和章惇本人还有私人矛盾的徽宗皇帝付出些什么代价,那肯定是不可能让他满意的。
于是他思考了一会,然后开口:
“官家,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这当然不是什么赵煦早就知道了的名言复刻,而是章惇的真实想法不太好直白说出来,只能靠赵煦本人心领神会。
——赵煦当然能够听懂。
向太后可以凭借自己作为太后的权威,无视章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