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有个问题(第2/4 页)
知道你哥那个性子,妈和你爸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以后你多想着你哥。”
林淑荣担心周知宁的未来,他行事过于清高,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性格在社会上吃不开。
而周知远的性格就比较灵活了,也善于交朋友,在社会上能立住脚。
林淑荣了解两个儿子的行事风格,周知远也清楚周知宁的性格,郑重回道:“您放心,我会永远想着我哥。”
有周知远保证,林淑荣心里稳当一些,但还要强调一句:“有的兄弟之间,没结婚前兄友弟恭,可结婚后就不一样了,都顾着自己的小家,就像你舅。”
她说这话有感而发,她与林淑刚的兄妹感情很深,可林淑刚结婚后被老婆管着,人也变得自私了。
但林淑荣不怪林淑刚,而认为嫂子不好。
周知远却认为是林淑刚的责任,“大舅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不坚定......”
他为姥爷、姥姥抱不平。
林淑荣轻叹一声回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她这么说并不是接受了周知远的观点,但涉及到他哥俩的感情只能妥协。
这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林淑荣仍然认为是嫂子的责任,却要周知远谨守兄弟之情的原则。
林淑荣无奈,对她来说,娘家只有老父亲和哥哥了,没得选择。
而周知远却以为说服了林淑荣,给她的颈部、肩膀按摩半个小时,轻松地走出父母的房间。
来到自己房间,见周知宁正阅读那本“古究”,周知宁见他进来,沉声问道:“从哪弄来这三本记述的?”
周知远轻快地回道:“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老爷子,哪天给你介绍一下。”
他想带周知宁去见莫有疾,如能变通一下周知宁的思维就太好了。
可周知宁拒绝:“不用,我对古董不感兴趣,这本记述对字画的看法很有借鉴意义,你要慎重收藏,不要乱扔乱放。”
周知远无奈地回道:“放在桌上就是给你看的。”
周知宁肯定这三本记述让周知远高兴,坐在书桌这头看看低头看书的周知宁,思考一番沉声说道:“哥、我想把你的那些画变成即得利益,也许是人情、也许是金钱。”
他说这话很小心,周知宁既讨厌人情又讨厌利益。
但周知宁却抬头看看他、淡淡地回道:“那是你的事。”
周知宁的意思明确,他可以讨厌人情利益,却不反对周知远既人情又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