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进村,进村!(第2/3 页)
走去。村口外,是一座石桥,石桥外面的河床中央,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条石,足有三丈高。巨石旁边的乱石滩上,几个妇女坐在石头上,一边抡起棒锤敲打着衣服,一边有说有笑。下游不远处不的水湾里,几只大白鹅在水里慢悠悠地游着,优雅的脖子在水面映衬出心形。
林姨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驻足欣赏了好大一会儿,才慢慢向村里走去。进村的路竟然是用磨盘铺成的,足足有五米宽。密密麻麻的磨盘石,错落有致,透着不对称的美的韵味。路两旁,龙柏高大粗壮,投下浓浓的绿荫。龙柏外面紧接着的是农家院落,一栋栋古香古色的房子,房顶上覆盖着鱼鳞一般的小青瓦,房身用青砖垒成,透着返璞归真、典雅大方的美。
“紫美,你们村有历史了吧?”
紫美微微一愣,不知从何说起。这时,紫美爹说:“大妹子,俺村有600多年的历史,你看这些老房子,都是老辈子地主家盖的,这都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前些年发了一次地震,有的房子都震塌了,这些老房子定点损失没有。由此可见,当年建房子的时候,可是下了功夫了,要说偷工减料,压根儿没有。”
“是啊,过去的人严谨务实,做人做事,讲的是一个诚字,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唉,老哥,前面那不是一个牌坊吗?”
“嘿,说得真对。这牌坊啊,是我们村的一大景点呢,走,看看去。其实,这是个贞节牌坊,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清朝前期时候的建筑。那个时候,玖里村出了一位监生,可惜的是,监生英年早逝,23岁就去世了,当时,他妻子才21岁。监生的妻子宽厚待人,勤俭持家,丈夫去世之后,再也没改嫁,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地生活。监生的妻子很注重对孩子教育,送孩子们到私塾念书。几个儿孙也争气,都考上了秀才。其中,有一个孙子还是乾隆年间的武解元,在京城镇守过午朝门,是朝廷的三品大员。
说着说着,就来到了贞节牌坊前。紫美指着贞节牌坊的正面上方上的百世流芳四个大字说:“林姨,这四个大字是雍正皇帝写的,你看,大字右边,还有四行小字呢。”
说着,紫美伸直脖子,仔细地看着小字,读了起来:“雍正十二年十月题,雍正十三年三月命下。林姨,牌坊是雍正下令建的,但建成时间是乾隆二年的事儿。”
紫美爹指着牌坊上的石头框子说:“大妹子,你看这个横梁,还有两边的框,都是用汉白玉制的。据村里的老人说,这个牌坊最早是木质结构,到上个世纪40年代,由于经历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