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张煌言(第3/4 页)
年后,张煌言之母病逝,从此张煌言便一直跟随父亲四处辗转,他一边学习儒家经典,一边习练骑马射箭等武艺,希望有朝一日报效国家。崇祯十五年(1642),张煌言考中举人,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朝廷便要求考生加试射箭。张煌言连射三箭皆中,可见其箭术着实精湛。
张煌言对国家大事,尤其是各地的战事十分关注,《清史稿》就说他“慷慨好论兵事”。然而,随着两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张煌言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才华便失去了祖国。次年,清军浩浩荡荡南下,接连攻破扬州、南京等地,并对当地百姓大肆屠杀、镇压,宁波城中的官员一时间对于是战是降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毫无疑问,张煌言自然是持坚决抗清态度的一方,他积极参加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主战派召开的集会,后来又作为使者前往天台迎奉鲁王朱以海至绍兴担任监国,并被封为翰林院修撰。顺治三年(1646),清军在征南大将军博洛的率领下势如破竹般攻破绍兴、杭州、义乌等地,张煌言跟随鲁王经台州逃往海上。
局势稍定后,张煌言返回浙东一带招募义军,并被鲁王加封为右佥都御史。次年,清军入关后投降并被封为苏松提督的吴胜兆暗中谋划反清复明,在与鲁王方面取得联系后,双方约定由张煌言、张名振率军攻打松江,吴胜兆则在城中接应。可惜的是,张煌言等人的船队出发不久后突然遭遇风暴,许多将领勉强上岸后被清军轻松俘获,张煌言也陷入敌手,七日后才总算找到机会逃走。
逃至黄岩时,张煌言遭清军包围,所幸骑术高超才勉强逃出,自此他便更加苦练骑射之术。为了实现抗清大业,张煌言又在上虞、平冈一带集结义军,并严格要求部下不得劫掠百姓。顺治七年(1650),张煌言率部前往舟山护卫鲁王,被封为兵部侍郎。次年,张煌言之父张圭章的讣告传来,浙江提督田雄趁机写信招降张煌言,但被后者拒绝。
不久后,清军攻破舟山,张煌言便护卫着鲁王转道前往金门投靠郑成功。郑成功奉隆武帝朱聿键为正朔,因此对鲁王只是提供饭食供养起来,并不为其效力。尽管侍奉不同的主公,但张煌言、郑成功对于彼此的能力与忠贞都十分欣赏。此后数年,张煌言多次作为监军跟随张名振进军舟山、崇明等地,甚至一度自吴淞口进入长江,并登上金山对着远处的明太祖陵遥遥祭拜。
顺治十二年(1655),张名振中毒身亡,临终前将自己的部众尽数托付给了张煌言。两年后,永历帝朱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