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1/2 页)
杨晓霞去了一趟夏威夷,果然无果而归。
回到剧组,只带回了一堆土特产。
“米老鼠那边想做的是流媒体电影,不是院线电影。”她干脆地说,“现在我们打算和耐非建立长期合作,不适合找他们,所以这个合作,我暂缓了。”
“米老鼠的流媒体电影不行么?”宛棠问。
“当然不行。这不就是网大吗?如果只是网大,他们的发行能力比耐非差远了,甚至不如北极鸟海外版。”
杨晓霞很不高兴。
宛棠想了想,又问:“听说米老鼠打算展开ai演员业务。”
“我还没听说,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杨晓霞打量了她一下,忽然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ai肯定是大趋势,但ai演员能不能用,要看实际情况。现阶段,连ai换脸都有技术和成本问题。闹得不好,ai的费用比演员都贵。”
确实如此。
如果ai演员能用,ai换脸一定也很好用。
那么,当初霍琦出事的那部剧,就不会找她来补拍了。
记得当时金世楷还解释过:ai换脸不是不行,但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硬件成本,总体算下来,比补拍还贵。
连换脸都这么贵,全程ai演员出演的影视剧,成本得高到什么地步?
卜算中,那个ai团队的负责人亢奋地说:我们每年能节省几十亿!
——这真的能实现吗?
——弄不好,要超支几十亿。
“其实北极鸟高层在ai一上市,就提出过要搞全ai演员项目。”杨晓霞语出惊人。
“啊?那最后没成吗?”
“你猜为什么没成?”
“成本?”
“不。”杨晓霞坐下来,给自己倒了杯咖啡,徐徐摇头:“当时金世楷的上级,北极鸟影视部的总负责人,拨款了20个亿。”
“啊,这。”
“最先反对的,是制片人和导演们!——因为,这20个亿,投资下去,北极鸟要的是,回报起码40个亿。”
“……”
“这种项目,根本没有制片人和导演敢接!”
“第一,谁有能力确定,一部电影或者剧集,一定能盈利一倍?”
“第二,谁有技术能完美驾驭ai?资深一点的制片人和导演,都不懂这种前沿科技——那么,成本如何核算呢?一个道具,制片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