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暗度陈仓(第3/4 页)
、正确的判断。
因为人跟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拥有理智,可以控制自己的本能,或者说拥有自主控制刻板经验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有过类似的言论,他认为,人类跟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理性能力。
叔本华认为人跟动物有很多本质区别,但这些区别其实都是换了一个说法的相同概念。
理性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对抽象概念的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或者说虚饰能力。
像叔本华这种一个概念拆成多种角度不断剖析的哲学家还算是好的,就算是在地球上,他的心境起码也是达到了第三境。
像学习叔本华思想的尼采那种思想特别散的哲学家,如果不是他说出来人生三阶段是骆驼、狮子、婴儿,王遥都没办法确定这人的心境是不是真的达到了第三境。
毕竟尼采说的那些话,在圣人心境的人口中说出并不意外,在一个心二境的空想家嘴里说出也很正常,很难判断他的具体境界。
因为心境不像体境划分那么明确,也不像法境那样,依附体境而存在。
心境只有三个节点可以辅助判断。
能够直面这个世界,直面自己的内心,初步建立世界观,便是心一境的勇者。
能够发掘出自己本心的欲望,抛去迷茫和偏见直指目的,初步建立人生观,便是心三境的智者。
能够体会到最极致的愉悦,平等地俯视、仰视、平视众生,拥有无数种价值观,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任意一个事件,便是心五境圣人。
无论是剥离物质情感价值的一元论,还是融合两者的二元论,还是类似叔本华的四重根等等,这些理论观念对于事件的剖析都只停留在“判断”上面,而不强调其实用性。
圣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圣人需要的是理解每一件事中每一个人的立场、想法、利益导向。
所以王遥不需要钟灵站在他立场上考虑他的喜好,因为他没有任何立场,因为他什么都喜欢。
“至人无己”这个词,便是古人对心五境圣人的猜想与揣摩。
不得不说,古人揣摩得还挺对,王遥确实在与他人交互的时候,大多处于至人无己的状态。
除非交互的事情与他的阶段性目标有关且对立。
王遥现在的阶段性目标就是模仿人类、完成游戏主线之类的小事,像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