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第2/4 页)
赵振凯激动地说道。
“这么想我吗?”
林向文笑了笑,将带回来的两瓶琵琶汾放到了桌子上。
“当然想你了,你不在的时候都没人听我朗诵诗。”
赵振凯叹了口气。
林向文:“???”
“咦,这不是汾酒吗?”
赵振凯兴奋地拿起酒,“还是少见的琵琶汾。”
紧接着。
赵振凯细细鉴赏起这琵琶汾,然后连连夸赞。
“向文,这汾酒可了不得啊,历史上,它可是经历过三次辉煌。”
“第一次辉煌呢,早在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因此,它可是被誉为最早的国酒。”
“这第二次辉煌呢,是在晚唐时期,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更是让汾酒家喻户晓,成就了汾酒的第二次辉煌。”
讲到这里,赵振凯诗瘾大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第三次辉煌呢,更是了不得,那就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汾酒在会上荣获甲等金奖,为国争光,成为酿酒行业的佼佼者。”
“不过,遗憾的是,1959年万博会上茅台被定为了国酒,从此之后汾酒也就没过去那么辉煌了。”
“但实际上究其历史,早在200多年前,晋省的盐商到边远的贵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省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取汾酒的酿制办法造酒。”
“没料到贵省的泉水奇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晋省盐商的私酿酒。”
“所以,汾酒说是茅台的鼻祖也不为过。”
听到这一连串的介绍,林向文连连鼓掌,“看得书多就是不一样啊!”
“向文,别调侃我了。”赵振凯谦虚上了,“这么好的酒,不如今晚我们就好好喝一顿。”
“这么开心?”林向文猜测道,“该不是你考上燕大了吧?”
“是的。”赵振凯开心道,“真是什么都瞒不住你啊,多亏听了你的话,虽然中文系没有录取我,但我被调剂到哲学,等着,以后我天天泡到在图书馆。”
“那真是恭喜了。”
赵振凯能考上,林向文很替他开心。
“等等,老实说,你是不是被燕大中文系录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