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明教育改革(第5/6 页)
工学、算术、兵事,这些科目,还是局限于自学或是家学传承的。
讲武堂算是在兵事上有了一个教育改革的先河。
但相较于大明百万大军,而讲武堂每年只有百余名新生从军中遴选,这个比例还是太小。
可现在随着各项新式军械投入使用,便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
即,军中需要有更多掌握更高兵事能力的人才。
诸如新式战船,光是一个蒸汽机的运转和维护,就需要更多掌握此项技术的人员。
而像新式火炮,尤其是迫击炮,就需要数量更多的精通算术和兵事的懂得计算炮弹轨道的炮兵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朝廷方面进行改革。
推动大明教育改革。
学堂里,不单单是有四书五经的教学,还要有各种新式学科的教学。
甚至于……
朱元璋想了想,开口道:“你的意思,是熥哥儿之前提出的专科学堂的设立?”
朱标点点头。
专科学堂的设立,是一个新的设想。
早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朱允熥就已经提出过。
那时候,刚好是讲武堂初有成效,头两批结业生重归军中的时候。
大都督府那边的反响很不错,于是才有了顺势提出专科学堂的设立问题。
朱标轻声出口:“现已国子监为试点,开设不同学科。而后在京师,设立专门的专科学堂,诸如工科学堂、兵事学堂等。
学堂自国子监录取学生,学业结束,考核合格,则可直接选入工部或大都督府等处任职。
待此举验证可行,便可在各道省城设立学堂,集合所有学科,一同教学,而后学子凭照自身意愿,报考京师各专科学堂。”
这其实就是朱允熥当时提出来的想法。
先是在应天设立包分配的专科学堂,等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就扩大规模,从各地直接招录学生,然后在各地教学,最后报考京师的专科学堂。
这其实就是在考公制的政策上,再一次的细分大明教育体系。
如此,也能一步步慢慢的削弱传统儒学,对大明的影响。
当人们发现,光靠儒学,已经很难进入朝堂为官,而学习其他的东西,更容易成为官员或是从军成为高级将领。
到时候不需要朝廷以国策的方式引导,就能让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