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居官不败2(第5/7 页)
中肯,
且文句冗长,首尾不相顾。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
载道:
“原折沅公亲笔,而刚(曾纪泽)所商定,并为缮写,以
贪庸骄蹇,欺罔徇私,宠任家丁,贻误军政,循例纠参装头,
后列各款,语多不中肯,文句亦冗沓拖长,首尾不相顾。”
曾国荃怕曾国藩知道后,阻挠其弹劾官文,因此故意背着
他。外间知道曾国荃参劾官文后,不仅湖北的士绅持反对态
度,就是曾国藩的门生故吏也认为此事大为不妥。曾国藩十分
担忧,惟恐由此开罪了满洲贵族,于以后不利。因此,曾国藩
在事先和事后均表示出忧虑之情,不太赞同此举。在1**5年9
月《致沅弟》的书信中,他嘱咐曾国荃说:“顺斋排行一节,
亦请暂置缓图。”原因是,“此等事幸而获胜,而众人耽耽环
伺,必欲寻隙一泄其忿。彼不能报复,而众人若皆思代彼报
者。”总之,“弟谋为此举,则人指为恃武功,恃圣眷,恃门
第,而巍巍招风之象见矣,请缓图之。”随后,曾国藩又在给
曾国荃的书信中说:“顺斋一案,接余函后能否中辍?悬系之
至。此等大事,人人皆疑为兄弟熟商而行,不关乎会晤与否。”
再过十天,曾国藩已得知奏参官文的事已发,反复叮嘱曾国
荃:“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一再告
诫:“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
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曾国荃的性格是,
一旦他认定了的事就非干不可。他陈述自己为何要参劾官文的
出发点是:“臣窃维端揆疆寄,乃国家之重臣,非于军务、吏
治、国计民生、地方安危,确有关系,虽至愚极戆,何敢暴其
所短,轻列弹章?”进而,他在奏折中具体列举了官文七条罪
状。事情发生后,经反复筹思,曾国藩便“密折保官(官文),
请勿深究”。可是,曾国藩此举,却引起了外问的纷言,一时
问曾国藩“劾老九”之语,纷纷扬扬,使得曾国藩无言以对,
只有“麻木不仁处之”,以静观时变。
军机处派出专查此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