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少林住持(第2/3 页)
少林吃住修炼之人,即使是一个伙夫,如若流落民间,也是震惊世人而难遇敌手的一代高手。其禅意皆在日常生活之中,却也没有违背达摩祖师一代禅宗祖庭的名誉。如此神意,世人难晓,因此才享誉神州。
少林寺的武功名不虚传,不过,少林寺的寺规却也不简单。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少林自开山门以来,从未违背过祖先的规矩,所说随着社会的变迁,寺规有些变动,但皆是大同小异,不离佛道本源。因此才能成就其享誉天下之名。
自从静觉大师从杨家峪返回少林,少林寺便加强了戒备。虽说蜀山景天老祖有聚妖幡之邀,天下释道儒皆是一家,其意难违。不过,佛门亦是静修之地,其不理红尘之事也是可以让人原谅的。因为佛教虽然讲究的是贪嗔痴怨戒定慧,可是佛教并没有脱离情欲,此情欲并非凡尘之人的情欲,而是对于人间的大爱也就是慈悲。不能四大皆空便不能入定修佛,可是没有大慈悲也就是博爱的胸怀,也不能成佛。
静觉大师回得少林,与主持方丈讲明实情。方丈作为守山之神当然心里早已明了,知晓天下武林已经混乱不堪,只有静修才是佛教的根本,不理红尘之事亦是明智之举。因此便加强了防备,少林上下戒备森严。以便能够度过暗流涌动的时光,让少林弟子少沾染些是非。
谁知天道无常,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一日,少林弟子照样每天起早贪黑的练功生活,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可是,将到晌午之时,门外来了两个衣衫破烂的年轻人,跪在山门之外便不离去。少林弟子多方询问,此二人只是言说自己想要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皈依佛门,已修得善终之身。
少林弟子解劝无果,慌忙找到方丈,回禀山门之外发生的事情。主持闻之,善念顿生,离座出外查看。
主持看着衣衫褴褛的两个年轻人,感觉其有些佛缘,便慈善的言道:“施主,还是回去吧!你们尘缘未了!还是回家赡养父母去吧!”
只听那个年纪稍长一些的年轻人言道:“师傅!我们远路而来,还是收留我们吧!父母已经老去。临终之时告诉我们哥俩,说是前世作孽太多,只有皈依佛道才能得到善终。父母之命不可违背,望大师成全!”言罢,磕头,长跪不起!
主持看到两个年轻人如此孝顺,心中不忍。毕竟两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是兄弟。这样做好像不妥。实在让人为难,可是,这两个年轻人的诚意又不好推辞。该如何是好呢!主持略加思索,对二人言道:“这样也好!你们先在此小住几日,待我们商量好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