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张飞守桥,你敢冲吗(第2/3 页)
是表达三国时期,人口是割据政权最重要的资源。
在古代,政权的财政收入,最主要就是人头税。
有人口才有钱,有人口也才有兵源。
三国中,各势力之间的攻伐,就两个目的。
一是抢土地。
二是抢人口。
抢土地说到底还是抢人口。
关于这个问题,张飞的思想则比较直接:“这有啥好想的?肯定是放弃百姓,赶紧走啊。”
简雍也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军不应当被百姓所拖累。”
但刘备的态度一直都不变的。
刘备说:“这些百姓,从新野一路跟随我至此,我怎么忍心放弃他们呢?弃之不义。”
确实,弃之不义,别忘了新野的百姓,很多是被动跟随的,家里的房子被烧了,无家可回。
到底如何办?
众将一起看孔明。
孔明也觉得左右为难,不过最终,孔明还是提出一个折中方案。
孔明说:“可以晓谕百姓,一旦曹操大军追到,难免玉石俱焚,生灵涂炭,百姓们都有性命危险。再拿出军粮分给百姓,劝他们自己行离去。不肯离去的,再与我们同到江夏。”
这应当是最两全其美的办法,大家听完都没有反对,刘备也立刻表示赞同。
刘备说:“就依军师之言,众人听从军师的安排。”
……
于是,百姓的劝离行动开始。
从襄阳出发时,百姓一共三万左右。
一路走到长坂坡,掉队和自行离开的百姓已有数千,此时跟随刘备部队的百姓还有二万多。
孔明让人向百姓说明利害,让百姓自行选择跟随刘备军队,还是离开。
当然,这次的主题是劝离,主要讲明跟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再对离开的百姓分发粮食。
最终,有六七千人坚决表示跟随,其他百姓都各自离开了。
与百姓劝离工作,同时进行的是战场的打扫工作。
昨夜曹军逃离后,战场上还留下了几百匹没有受伤的战马,或者只有轻微伤的战马。
这些战马是非常重要的战利品,刘备的骑兵部队迎来了一次扩充机会。
最终清点下来。
刘备部队现在有战马二千匹。
……
在长坂坡休整了一天后,刘备部队再次出发。
这次的方向是向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