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数学不是那麽简单..但也不难!(第5/13 页)
:「嗯,值得尊敬的老先生。你肯定在心里抱怨,死的为什麽不是西蒙·唐纳森。」
田言真笑了,说道:「我还没那麽刻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很多事情也已经看开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唐纳森今年也69了吧!」张树文点了点头,道:「是的,我记得他比你大了一岁。」
两人简单几句话,都是曾经数学界的历史。
不管是理察·哈密尔顿也好,西蒙·唐纳森也好,都是国际知名数学家,尤其是后者,曾经的菲尔兹奖得主,不列颠皇家学院院士丶美国国家科学院双院士,着作等身。不过当年大家之间的确有些小矛盾。
从普通人的去理解大概就是田言真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唐纳森的团队却认为是他们的。但实际情况其实更复杂,涉及到预先投递到的预发布网站论文的认可度问题。对于学术新人来说,依然奉行双盲评审的知名期刊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拒掉已经在预发布网站上公布的论文,但对于这些大佬们来说就不一样了。
一个重要命题的证明,往往会先预发布,接受同行检阅。
当时的情况就是田言真率先将成果发布,但西蒙·唐纳森认为其证明过程有许多问题,于是发布了一篇解决同样问题的新的论文,并坚称田言真的论文在预发表之后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引用了他们的过程。
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年具体到底是个什麽情况,大概除了双方当事人外,很少有人外人能一窥全貌。只是在那场国际论战中,西蒙·唐纳森的团队拥有绝对优势。
毕竟人家是真·菲尔兹奖获得者,段位更高,国际数学界声誉也更高,从者更众。甚至田言真的导师也支持对面。
田言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已经老了,需要人接班了。这些年你培养了不少年轻人,我有关注,许多人都很厉害,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华夏在国际数学界的声音依然不够大也是事实。
张树文沉默,因为这的确是事实。
从菲尔兹奖成立至今,华夏拿到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只有一位,但主要求学经历在港岛跟国外,而且是华裔而不是华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确藏着颇多遗憾。这个世界任何行业都是实力为尊的,成绩不显着,话语权自然就不强。
田言真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现在华夏数学研究大方向依然是科学应用向的发展,要与科技创新。工业落地做结合研究,应用数学必然会受到更多支持。学术资金又是有限的,纯理论研究的项目经费自然会被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