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1/2 页)
而各取半羊之事,亦是对村民的一种教化,让他们懂得按劳动所得的道理,也懂得不能强抢他人之物的道理,
久而久之,村民知道要努力劳作便能致富,也知道有国家在保护他,他能安居乐业,
此法方能让国家鼎盛发展,长存于世。”
“儒为教化,法为准绳,以教化驱之,以准绳束之,则万民一心,
国家可像法治那般,集全国之力于一处,发展大业;
亦可像儒治那般,民众谦虚有礼,拥军爱国、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简要而言,便是依法治国,以民为本,
此为大治。”
三人恍然而悟,
“原来法与儒之结合,方为治国之本啊。
十三弟一语点醒扶苏,大哥服了。”
“十三公子大才,既法学和儒学之大成,学之又不拘于之,自创一派儒法结合之民法说,当立学说以传世!”
蒙毅叹服道。
李斯感也是感慨万千,随即再次朝赢长生行礼:
“敢问公子,如今大秦之境况,该如何变法,现在施行民法,是否还来得及?”
赢长生也知道话讲一半,不听到后面的全貌,三人不会罢休,
他也趁这个机会,将扶苏和蒙毅搞定,后面会省不少口舌,
“当然,刚刚所讲只是治国理念的大方向,是后面我大秦之法度和治理,应该更改的方向,
更细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简要说一个方向,后续还要大家一起完善。
我之前所言,民众要先活着,然后有希望,方能算有生存在这世上的意义。
此事落于法制之处,该如何着地,
最简单的一句便是,民以食为天,
首先得让他们吃饱,先解决不挨饿的问题,这样才能留住人,
所以我研究出来红薯,此事是解决当今之第一大难,吃饱饭。
然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民众吃饱之后,才会考虑礼节和荣辱之事,
那时,便要让他们知道国家强大的意义在于给他们一个安全生活的场所,
再然后,
当百姓衣食足,知荣辱之后,自然要给他们一条积极向上的路,
没有人想一辈子都当底层民众,试想一下,天下百姓者,何人不想当官发财?何人不想登得庙堂,一展胸中抱负,以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