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功盖三皇 德过五帝(第4/7 页)
出了最沉稳的从容不迫。
这是以往忧心百姓,心系天下社稷的太子不会有的变化。
那时候,江南的天灾虽然急切,但朝廷还能从容调度,而一旦北方出现灾情,朝廷就会乱作一团。
南北的距离,让朝廷对调运粮草赈济,只会倍感压力。
可如今,自从交趾道新征。
以清化府、昌化县为起点,杭州府、应天府、淮安府为节点枢纽,两年的时间大明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存储和转运体系。
以湖广、江西之粮平直隶之用。
以江淮之粮,充应天之用。
以交趾之粮,充淮安府新建太仓,策应防备北方之需。
而下一步,以北平府为核心的北方仓禀节点,也已经在应天朝堂的规划建设之中。
五千料的海船满载,足以供应一整个千户所一年的粮草用度。
解缙遵令书写山西道灾情应对疏,随后又道:“殿下,是否可命山西道、河南道疏通黄河,减缓大河对两岸百姓的侵害。”
朱标随即便微微皱起眉头。
不过还不等他开口。
解缙便又道:“前几日,文华殿行走、兵部郎中、镇倭大军副使铁铉来奏,言今岁可从倭国调运万余倭人入大河,送往山西道。”
说完之后,解缙便微微低下头。
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有些愧对圣贤教导,也有违中原的仁义礼智信的教化之功。
但……
对大明的百姓却是最好的选择。
原本还从容的朱标,眼中流露出了一丝波澜,只是很快就被他压下,而后挥动双臂:“准。”
解缙脸上微微一喜,刚要接令代替两道百姓谢恩之时。
朱标又道:“传旨,凡为治理黄河遇难之人,皆记碑石考功。”
解缙默默一笑,只要碑石上不是大明百姓就好。
随后,他又想到一事。
便轻声开口:“昨日,山西道布政使司衙门上奏,言山西道诸矿每日两餐增晚粥一份,诸矿矿工皆伏地叩谢圣恩,言陛下与太子仁德无疆。”
这时候,躺在软榻上的朱元章,不由侧目看了过来。
朱标则是摇摇头:“诸矿倭工还需三月一调。北方长城、戍堡常年皆需修缮,每岁到期,命山西道诸矿不得延误调运到期倭工前往长城。”
解缙点头,表明将此事记下。
这一条政策,总结而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