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臣何以成为重臣(第8/28 页)
念诵上梁文,工匠乃以湘乡土音,念道:两江总督太细哩,要到南京做皇帝。
做皇帝!
对,曾国藩该干的事,就是做皇帝。
时有梁溪坐观老人,著有《清代野史》,其中有这么一段:
安徽克复,彭玉麟权巡抚,遣人迎曾文正东下。舟未抵岸,忽一急足(信差)至,众视之,彭之亲信差弁也。登舟,探怀中出彭书,封口严密。文正携至后舱。其时内巡捕官倪人垲侍侧,文正亲信者也。及启函,仅寥寥数字,且无上下称谓,确为彭亲笔。云: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十二字而已。文正面色立变,急言曰: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撕而团之,纳入口而咽焉。雪琴,彭字也。人垲字爽轩,皖之望江人,后为江苏直隶州。言于欧阳润生,润生为余言如此。
这段记载,出自如假包换的野史,也搬到这里来,是不是有点儿不严肃呢?不然,虽然这是千真万确的野史,却是每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必须要提及的资料。不说这段历史,就无以知晓曾国藩的心事。
另有记载称,南京城被攻克之后,湘军将领齐聚于曾国藩的府上,等候他发话。诸将等了一天一夜,才见曾国藩走出来,顺手写下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见此楹联,诸将知曾国藩无意与满清争夺天下,遂一哄而散。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认为曾国藩要当皇帝的舆论出现呢?
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都是靠武力打天下。比如说满清,当时是打着替大明天子崇祯报仇的旗号进入中原的,然后就坐在龙椅上死活不肯挪窝了。再比如说大明天下,就是朱元璋奉了小明王的号令东征西讨,越打朱元璋的势力越强大,上级领导小明王被架空,最后由朱元璋做了皇帝。
此时曾国藩所面临的战略格局,与当年的朱元璋一般无二。既然朱元璋最后登基为帝,他曾国藩凭什么会有例外?
这就是当时社会舆论的根据,也是诸多关于曾国藩要当皇帝的传说的由来。
那么,曾国藩是否应该当皇帝呢?
这个不取决于曾国藩,而是取决于李鸿章。
要知道,湘军虽然在屠城方面不亚于任何一支军队,但以武器装备及战斗力而言,明显差着李鸿章的淮军一筹。没有李鸿章的支持,曾国藩如果缺心眼儿想当皇帝的话,就意味着湘军与淮军的大决战。而暮气滋生的湘军,势必不是后起之秀淮军的对手,试想在这种情形之下,以曾国藩的智慧,岂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