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你所不认识的唐僧(第2/3 页)
待的任务不放心。于是,当天下佛教领袖玄奘正在讲台上高谈阔论的时候,两个流浪汉和尚又来了。他们拍着讲台说:“你给老子下来!你讲的是什么狗屁?大乘佛法你小子会不会?”玄奘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
这考验眼界、诚心和性气的第一关,玄奘过了。不然他白一眼,反问一句“你们又是什么狗屁?”观音立刻给他不及格。唐太宗听到自己选的法师被人当众侮辱后,亲自来了。观音现出真身,留下一张考卷,飘飘然而去。
考卷上写了什么?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直白说就是:取经这事很好,于国于民于自己都有大好处,但前提是,经书是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有命取经,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唐太宗就问了:谁愿意去?玄奘的反应是: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也就是说唐太宗话音未落,他已经冲出来,把这烫手山芋接在了手里。这考验勇气、担当和政治敏锐力的第二关,玄奘过了。
但西天取经这事,连唐太宗也知道十分棘手啊,玄奘虽然口头上说愿意去,但是他后面会不会打退堂鼓,或者半途而废?于是唐太宗先给一根胡萝卜,立刻与玄奘结拜为兄弟。玄奘很懂,你看他马上发誓:“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对佛教中人来说,永堕沉沦地狱,是毒誓。玄奘还“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那更是板上钉钉了。仿佛在说,我要是不怎么样,出门就被车撞死。你以为这就完了?不,玄奘发誓,这才是第一次。回到洪福寺,他对着徒弟们,又把誓言温习了一遍。
出发走了两天后,到达法门寺,他又把誓言温故知新了一遍。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发誓,也让他顺利通过了考验态度、决心和魄力的第三关。第二天早上离开法门寺的时候,玄奘又发了一个新的誓言:“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对于这种高度端正的态度,如来和观音应该都是很满意的。因为在领导眼里,态度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三、所以,哪怕抛开“天注定”层面的因素来说,单单讲“人为”,玄奘也是无可挑剔,关关通过的。有上天愿意要他,有人愿意帮他,有自己十二分的聪明和努力,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玄奘也就毫无悬念地从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